-
方劑歌訣癰瘍劑
方劑歌訣-21 癰瘍劑 : 仙方活命飲 仙方活命金銀花,防芷歸陳穿山甲; 貝母花粉兼乳沒,草芍皂刺酒煎嘉; 一切癰疽能潰敗,潰後忌服用勿差。 連翹敗毒散 連翹敗毒山梔羌,柴桔歸芎芩芍防; 紅花牛蒡升玄薄,清熱解毒活血良; 癰疽初起能消散,腮腺炎種又何殃。 五味消毒飲 五味消毒療諸疔,銀花野菊蒲公英; 紫花地丁天癸子,煎加酒服效非輕。 銀花解毒湯 銀花解毒地丁翹,犀角丹皮夏枯草; 再把川…- 0
- 0
- 24
-
方劑歌訣湧吐劑
方劑歌訣-20 湧吐劑: 瓜蒂散 瓜蒂散用赤豆研,散和豉汁不需煎; 逐邪催吐效更速,宿食痰涎一併蠲。 三聖散 三聖散中有藜蘆,瓜蒂防風薤汁入; 胸中濁痰盡可祛,食物中毒能吐出。 急救稀涎散 稀涎皂角與白礬,急救可祛膈上痰; 中風昏迷屬閉證,功能開竅又通關。 鹽湯探吐方 鹽湯探吐千金方,乾霍亂證宜急嘗; 宿食停脘氣機阻,用之及時功效良。- 0
- 0
- 22
-
方劑歌訣驅蟲劑
方劑歌訣-19 驅蟲劑: 烏梅丸 烏梅丸用細辛桂,黃連黃柏及當歸; 人參椒薑加附子,溫腸瀉熱又安蛔。 理中安蛔湯 理中加減可安蛔,參朮苓薑和椒梅; 腹痛便溏因蟲擾,辛酸伏蛔蛔自摧。 連梅安蛔湯 連梅安蛔蜀椒柏,更有檳榔雷丸協; 蛔擾煩噪兼厥逆,總因肝胃蘊實熱。 肥兒丸 肥兒丸內有使君,豆蔻香連麴麥檳; 豬膽為丸熱湯下,疳蟲食積一掃清。 布袋丸 布袋丸內有四君,蕪荑蘆薈共調勻; 夜明砂與…- 0
- 0
- 11
-
方劑歌訣袪痰劑
方劑歌訣-17 袪痰劑: 燥濕化痰 二陳湯 二陳湯用半夏陳,苓草梅薑一併存; 利氣祛痰兼燥濕;濕痰為患此方珍。 導痰湯 前方去梅加枳星,方名導痰消積飲; 胸膈痞塞肋脹滿,坐臥不安服之寧。 滌痰湯 滌痰湯有夏橘草,參朮竹茹枳薑棗; 膽星菖蒲齊配入,主治風痰迷心竅。 溫膽湯 溫膽湯中苓半草,枳竹陳皮加半棗; 虛煩不眠證多端,此係膽虛痰上擾。 十味溫膽湯 十味溫膽苓枳參;橘皮草味地棗仁; 益…- 0
- 0
- 9
-
方劑歌訣袪濕劑
方劑歌訣-16 袪濕劑: 燥濕和胃 平胃散 平胃散用朴陳皮,蒼朮甘草四味齊; 燥濕寬胸消脹滿,調胃和中此方宜。 不換金正氣散 再加藿香與半夏,不換金來治時疫。 柴平湯 小柴胡湯合平胃,寒多熱少濕瘧祛。 藿香正氣散 藿香正氣腹皮蘇,甘桔陳苓朮朴具; 夏麴白芷加薑棗,風寒暑濕併能除。 六和湯 六和湯用參半砂,杏竹草藿與木瓜; 赤苓厚朴加扁豆,濕傷脾胃效無加。 清熱祛濕 茵陳蒿…- 0
- 0
- 6
-
方劑歌訣治燥劑
方劑歌訣-15 治燥劑: 輕宣潤燥 杏蘇散 杏蘇散內夏陳前,枳桔苓草薑棗研; 輕宣溫潤治涼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桑杏湯 桑杏湯中浙貝宜,沙參梔豉與梨皮; 乾咳鼻涸又身熱,清宣涼潤燥能祛。 翹荷湯 翹荷湯有綠豆皮,干草桔梗梔皮俱; 燥氣化火咽不利,咳痰難出總相宜。 清燥救肺湯 清燥救肺參草杷,石膏膠杏麥胡麻; 經霜收下冬桑葉,清燥潤肺效可嘉。 沙參麥冬湯 沙參麥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0
- 0
- 11
-
方劑歌訣治風劑
方劑歌訣-14 治風劑: 疏散外風 大秦艽湯 大秦艽湯羌獨防,芎芷辛芩二地黃; 石膏歸芍苓朮草,養血祛風通治方。 消風散 消風散中有荊防,蟬蛻胡麻苦參蒼; 知膏蒡通歸地草,風疹濕疹服之康。 川芎茶調散 川芎茶調有荊防,辛芷薄荷甘草羌; 目昏鼻塞風攻上,偏正頭痛悉能康。 菊花茶調散 上方再加殭蠶菊,菊花茶調力更強。 蒼耳子散 蒼耳散用辛荑芷,薄荷蔥茶併煎湯; 鼻塞涕濁風熱擾,清熱疏風又通…- 0
- 0
- 14
-
方劑歌訣固澀劑
方劑歌訣-11 固澀劑: 固表止汗 玉屏風散 玉屏組合少而精,耆朮防風鼎足形; 表虛汗多易感冒,固衛斂汗效特靈。 牡蠣散 牡蠣散內用黃耆,浮麥麻根相用宜; 衛虛自汗或盜汗,固表收斂見效奇。 斂肺止咳 九仙散 九仙散用烏梅參,桔梗桑皮貝母承; 粟殼阿膠冬花味,斂肺止咳氣自生。 澀腸固脫 真人養臟湯 真人養臟木香訶,當歸肉蔻與栗殼; 朮芍參桂甘草共,脫肛久痢服之…- 0
- 0
- 12
-
方劑歌訣開竅劑
方劑歌訣-10 開竅劑: 涼開 安宮牛黃丸 安宮牛黃開竅方,芩連梔鬱硃雄黃; 犀角真珠冰麝箔,熱閉心包功效良。 牛黃清心丸 牛黃清心硃芩連,山梔鬱金蜜和圓; 清熱解毒又開竅,中風驚厥急救先。 紫雪丹 紫雪犀羚硃朴硝,硝石金寒滑磁膏; 丁沉木麝升玄草,熱陷痙厥服之消。 至寶丹 至寶硃珀麝息香,雄玳犀角與牛黃; 金銀兩箔兼龍腦,開竅清熱解毒涼。 小兒回春丹 回春丹中用四香,蔻枳星夏併牛黃;…- 0
- 0
- 18
-
方劑歌訣安神劑
方劑歌訣-9 安神劑: 重鎮安神 硃砂安神丸 硃砂安神東垣方,歸連甘草合地黃; 怔忡不寐心煩亂,養陰清熱可復康。 生鐵落飲 醫學心悟鐵落飲,二冬二茯膽南星; 橘志蒲翹鉤玄貝,更加朱丹可鎮心。 珍珠母丸 珍珠母丸歸地參,犀香龍苓柏子仁; 更加酸棗定驚悸,陰血得養可寧神。 磁硃丸 磁硃丸中有神曲,攝納浮陽又明目; 心悸失眠皆可治,癲狂癇症亦宜服。 滋養安神 酸棗仁湯 酸棗仁湯…- 0
- 0
- 12
-
方劑歌訣補益劑
方劑歌訣-8 補益劑: 補氣 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中和義,參朮茯苓甘草比。 六君子湯 益以夏陳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氣。 異功散 (香砂六君子湯) 除去半夏名異功,或加香砂胃寒祛。 保元湯 保元湯方性甘溫,桂草參耆四味存; 男婦虛勞幼科痘,補肺益脾顯奇能。 參苓白朮散 參苓白朮扁豆陳,蓮草山藥砂苡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棗湯調服益脾神。 七味白朮散 七味白朮參苓草,木香藿香葛根饒; 發熱食少…- 0
- 0
- 8
-
方劑歌訣表裡雙解劑
方劑歌訣-7 表裡雙解劑: 解表攻裏 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用大黃,枳芩夏芍棗生薑; 少陽陽明同合病,和解攻理效無雙。 厚朴七物湯 厚朴七物金匱方,草桂枳實棗黃薑; 腹滿發熱大便滯,速投此劑莫徬徨。 防風通聖散 防風通聖大黃硝,荊芥麻黃梔芍翹; 人參加入四逆內,益氣固脫效非常。 解表清裏 葛根黃芩黃連湯 葛根黃芩黃連湯,再加甘草共煎嘗; 邪陷陽明成熱痢,清裡解表保安康。 石膏…- 0
- 0
- 11
-
方劑歌訣溫裡劑
方劑歌訣 6 溫裡劑: 溫中袪寒 理中丸 理中丸主溫中陽,神參甘草朮乾薑。 附子理中丸 嘔噦腹痛陰寒盛,再加附子更扶陽。 理中化痰丸 理中化痰加苓夏,擅治停飲大便溏。 桂枝人參湯 桂枝加入理中內,溫裡解表兩兼長。 吳茱萸湯 吳茱萸湯參棗薑,肝胃虛寒此方良; 陽明寒嘔少陰利,厥陰頭痛亦堪嘗。 吳茱萸加生薑半夏湯 若加半夏能降逆,化痰止嘔功力強。 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芍藥多,桂枝甘草薑棗和;…- 0
- 0
- 8
-
方劑歌訣袪暑劑
方劑歌訣 袪暑劑: 袪暑清熱 清絡飲 清絡飲用荷葉邊,竹絲銀扁翠衣添; 鮮用清涼輕清劑,暑傷肺絡服之痊。 袪暑解表 新加香薷飲 新加香薷朴銀翹,扁豆鮮花一起熬; 暑溫口渴汗不出,清熱化濕又解表。 香薷散 香薷散用朴扁豆,祛暑和中濕邪消。 袪暑利濕 六一散 六一散用滑石草,清暑利濕此方饒。 益元散 加入辰砂名益元,兼能鎮心亦有效。 碧玉散 或加青黛名碧玉,目赤…- 0
- 0
- 12
-
方劑歌訣清熱劑
方劑歌訣 清熱劑: 清氣分熱 白虎湯 白虎湯清氣分熱,石膏知母草米協。 白虎加人參湯 熱渴汗出兼氣虛,白虎加參最相宜。 白虎加桂枝湯 身熱欲嘔骨節痛,加入桂枝疏經脈。 白虎加蒼朮湯 濕溫身重汗出多,方加蒼朮濕熱減。 竹葉石膏湯 竹葉石膏湯人參,麥冬半夏甘草承; 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熱益氣津自生。 清營涼血 清營湯 清營湯治熱傳營,身熱燥渴眠不寧; 犀地銀翹玄連竹,丹麥清熱更…- 0
- 0
- 4
-
方劑歌訣 和解劑
方劑歌訣 和解劑: 和解少陽 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和解功,半夏人參甘草從; 更加黃芩生薑棗,少陽為病此方宗。 柴胡枳桔湯 柴胡枳桔陳皮茶,黃芹生薑與半夏; 邪鬱腠理胸滿痛,辛開苦泄此方佳。 蒿芩清膽湯 蒿芩清膽枳竹茹,陳夏茯苓加碧玉; 熱重寒輕痰挾濕,胸痞嘔惡總能除。 柴胡達原飲 柴胡達原檳朴果,更加芩草枳殼和; 青皮桔梗荷葉柄,豁痰寬胸截瘧痾。 達原飲 達原飲用朴檳芩,白芍甘知草果併;…- 0
- 0
- 5
-
方劑歌訣 瀉下劑
方劑歌訣 2 瀉下劑: 寒下 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用硝黃,配以枳朴瀉力強; 陽明腑實真陰灼,急下存陰第一方。 小承氣湯 去硝名曰小承氣,便硬痞滿瀉熱良。 調胃承氣湯 調胃承氣硝黃草,便秘口渴急煎嘗。 複方大承氣湯 更有複方大承氣,大承氣加桃芍菔; 能瀉腑實消脹滿,可治急性腸梗阻。 大陷胸湯 大陷胸湯用硝黃,甘遂為末共成方; 專治熱實結胸證,瀉熱逐水效非常。 大陷胸丸 再把葶藶杏仁入,和丸…- 0
- 0
- 10
-
方劑歌訣 1
方劑歌訣 1 解表劑: 辛溫解表劑 麻黃湯 麻黃湯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發熱惡寒頭項痛,喘而無汗服之宜。 三拗湯 三拗湯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華蓋散 華蓋麻杏紫蘇子,茯苓陳草桑白皮; 風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遲疑。 麻黃加朮湯 麻黃湯中加白朮,濕困身疼總能醫。 麻杏苡甘湯 還有麻杏苡甘劑,風濕發熱亦可祛。 大青龍湯 大青龍用桂麻黃,杏草石膏薑棗藏; 太陽無汗兼煩躁,解表清熱此為良。 …- 0
- 0
- 5
-
方劑
方劑組成的原則 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 方劑的加減變化 藥味的加減 藥量的加減 劑型的變化 方劑的種類 湯劑:藥物配齊後,用水或黃酒,或水酒各半浸透後,煎煮一定時間,去渣取汁,稱為湯劑。 丸劑:將藥物碾成細末,用蜜、水、或米、麵糊為丸。 散劑:將藥物研碎,成為均勻混合的乾燥粉末,有內服外用兩種。 膏劑:藥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濃縮而成的劑型。 丹劑:沒有固定劑…- 0
- 0
- 14
-
新编《铜人针灸经》七卷
概括 针灸是中医治疗的特色之一。南北宋时期(960-1279),针灸科学和经络学说蓬勃发展。这门科学因此逐渐系统化和标准化。《新编铜人针灸经》一书,其实是《太平圣惠方》中有关针灸的一章,名为“针经”。 ),宋朝宫廷官方标准教科书。由于后者发行量有限,元代时该篇被删去编辑,并改名为《新编铜人针灸经》。书中详细介绍了穴位和治法,附有12个穴位图。它保存了宋代之前针灸的大部分原始资料。这是针灸科学史上非…- 0
- 0
- 17
-
保幼新编-明朝 1644年
作者:无忌先生 明朝 1644年 序[编辑] 经曰∶宁医十丈夫,难医一小儿。夫小儿也,脏腑脆嫩,气血未定,经络脉息软弱如丝毫,易虚易实,乍冷乍热,口不能言证情,手不能指病处,苟不考其方,而先为之所,则当局者迷,终不免束手待尽。其为病, 施姑舍,是自家之荐遭儿 ,心常痛之。昨年秋,浮屠正训,袖示一册子,曰∶此古皇明成斯文,逸其名号,无忌先生所撰《保幼新编》也。论症制方最为详备,而世医之等视文具流传…- 0
- 0
- 7
-
傷寒雜病論(長沙古本)
本文所引述到的长度、容量、重量为东汉度量衡制 目錄 漢長沙太守南陽張機序 卷01上──平脈法第一 卷01下──平脈法第一 卷02上──平脈法第二 卷02下──平脈法第二 卷03──傷寒例第三 卷04──(辨)溫病脈證並治第四、疫論 卷05──(辨)傷暑脈證並治第五、(辨)熱病脈證並治第六、(辨)濕病脈證並治第七、傷燥(辨燥病)脈證並治第八 卷06──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 卷07上──辨太陽病脈證並治…- 0
- 0
- 6
-
傷寒雜病論 (康平古本)
張仲景原序 論曰:余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但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崇飾其末,忽棄其本,華其外而悴其內。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卒然遭邪風之氣,嬰非常之疾,患及禍至,而方震慄。降志屈節,欽望巫祝,告窮歸天,束手受敗。齎百年之壽命,持至貴之重器,委付凡醫,恣其…- 0
- 0
- 7
-
针灸甲乙经繁体版
鍼灸甲乙經 作者:皇甫謐 西晉卷一→《針灸甲乙經》八卷,晉皇甫謐撰。謐有《高士傳》,已著錄。是編皆論針灸之道。《隋書·經籍誌》稱黃帝甲乙經十卷,註曰音一卷,梁十二卷,不著撰人姓名。考此書首有謐自序,稱《七略》、《藝文誌》、《黃帝內經》十八卷,今有《針經》九卷,《素問》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內經》也。又有《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皆黃帝、岐伯選事也。三部同歸,文多重復,錯互非一,甘露中,吾病風,加苦聾,…- 0
- 0
- 7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