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

方劑方劑組成的原則

    • 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

 

方劑方劑的加減變化

      • 藥味的加減
      • 藥量的加減
      • 劑型的變化

 

方劑方劑的種類

      • 湯劑:藥物配齊後,用水或黃酒,或水酒各半浸透後,煎煮一定時間,去渣取汁,稱為湯劑。
      • 丸劑:將藥物碾成細末,用蜜、水、或米、麵糊為丸。
      • 散劑:將藥物研碎,成為均勻混合的乾燥粉末,有內服外用兩種。
      • 膏劑:藥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濃縮而成的劑型。
      • 丹劑:沒有固定劑型,內服與外用兩種。
      • 酒劑:藥酒,古稱酒醴。
      • 藥露;新鮮含揮發性成分的藥物,放在水中加熱蒸餾,所收集的蒸餾液。
      • 錠劑:藥物研成細末,單獨或加適當的糊粉、蜂蜜與賦型劑混合後製成不同形狀的一種固體製劑。
      • 條劑:紙捻。
      • 線劑:絲線或棉線泡於藥液中同煮,乾燥而得之外用劑型。
      • 熏劑:火熏、水熏兩種。
      • 片劑:將中藥加工或提煉後與輔料混合,壓製成圓片狀劑型。
      • 沖服劑 。
      • 針劑:注射劑。

方劑方劑分類概況

 

      • 方劑的分類方法很多,七方說、十劑說、按病證分,按臟腑分,按治法分等。

七方說:大、小、緩、急、奇、偶、複。

十劑說:宣、通、補、泄、輕、重、澀、滑、燥、濕。

 

      • 治法分類
        解表劑,瀉下劑,和解劑,清熱劑,袪暑劑,溫裡劑,表裡雙解劑,補益劑,安神劑,開竅劑,固澀劑,理氣劑,理血劑,治風劑,治燥劑,袪濕劑,袪痰劑,消導化積劑,驅蟲劑,湧吐劑,癰瘍劑。

方劑方劑學的發展簡史

 

書名 年 代 作 者 意義
《五十二病方》 漢以前 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方書。
《黃帝內經》 先秦 最早闡述方劑組成原則及分類的經典醫著。
《漢書‧藝文志》 西漢 班固 現存最早的目錄學著作。
《傷寒雜病論》 東漢 張仲景 1. 融理、法、方藥為一體,被後人稱為“方書之祖”
2. 全書收載方劑314首。
《肘後救卒》 晉朝 葛洪 收集價廉、易得,有效的民間單方、驗方。
《藥對》 南北朝 徐之才 將藥物按功效歸類成宣、通、補、泄、輕、重、滑、澀、燥、濕10種。
《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外台秘要》
唐朝 孫思邈
王燾
匯粹漢至唐名家醫方,為研究唐以前方劑學的寶貴資料。
《太平聖惠方》 宋朝 是一部臨床實用的方書,收方16834首。
《聖濟總錄》 宋朝 繼《太平聖惠方》之後方劑文獻的又一次總結,收方超過兩萬首。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宋朝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編制的成藥藥典。
《小兒藥證直訣》 宋朝 錢乙 提出:小兒“臟腑柔弱,易虛易實,易寒易熱”的看法。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宋朝 陳言 對後世方劑發展有一定影響。
《濟生方》 宋朝 嚴用和 對後世方劑發展有一定影響。
《傷寒明理藥方論》 金朝 成無己 第一部剖析方劑論理的專著
《醫方考》 明朝 吳昆 第一部剖析方劑的理論專著。
《普濟方》 明朝 我國歷史載方最多的一部方書,載方61739首。
《景嶽全書》 明朝 張景嶽 載有“新方八陣”和“古方八陣”。
《湯頭歌訣》
《醫方集解》
清朝 汪昂 按方劑功效分類、實用性強;便於記誦方劑。
《古今名醫方論》 清朝 羅美 闡明方劑配伍理論的專著。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民间艺术

新编《铜人针灸经》七卷

2023-11-15 22:28:14

民间艺术

方劑歌訣 1

2023-11-23 22:13:3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