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牛蒡子吗?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牛蒡子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爱医网小编来了解一下中药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 大力子、恶实、鼠粘子、黍粘子、蝙蝠刺、毛然然子、黑风子、毛锥子、粘苍子、鼠尖子、弯巴钩子、万把钩、大牛子、牛子、大牛了、土大酮子
功效作用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作痒,痈肿疮毒。
英文名 Great Burdock Achene, Achene of Great Burdock
始载于 《本草图经》
毒性
归经 胃经、肺经
药性
药味 辛、苦

 

牛蒡子的简介

牛蒡子,中药名。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学名: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大力子、鼠粘子、恶实等。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之功效。属于解表药中发散风热药。现代研究,牛蒡子还可用于防治糖尿病肾病;牛蒡果实含牛蒡甙经水解生成的牛蒡甙元具有抗癌活性。

牛蒡子的中药药性

中药药性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

⑴《别录》:“味辛,平。”

⑵《本草拾遗》:“味苦。”

⑶《珍珠囊》:“辛,纯阳。”

⑷《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辛,温。”

⑸《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味辛平。性微寒,无毒。降也,阳也。

⑹《本草经疏》:“味辛苦,气寒,无毒。阳中之阴,升多于降,阳也。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牛蒡子的功效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

主治
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肿毒。

各家论述

1.《别录》:明目补中,除风伤。

2.《药性论》:除诸风,去丹毒,主明目,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

3.《食疗本草》:明耳目,利腰膝,通利小便。

4.《本草拾遗》:主风毒肿,诸痿。

5.《珍珠囊》:润肺散气,主风毒肿,利咽膈。

6.李东垣: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气。

7.《纲目》:消斑疹毒。

8.《本草经疏》:恶实,为散风除热解毒之要药。辛能散结,苦能泄热,热结散则脏气清明,故明目而补中。风之所伤,卫气必壅,壅则发热,辛凉解散则表气和,风无所留矣。藏器主风毒肿诸痿;元素主润肺、散结气、利咽膈、去皮肤风、通十二经络者,悉此意耳。故用以治瘾疹、痘疮,尤获奇验。

9.《药品化义》: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热毒。味苦能清火,带辛能疏风,主治上部风痰,面目浮肿,咽喉不利,诸毒热壅,马刀瘰疬,颈项痰核,血热痘,时行疹子,皮肤瘾疹,凡肺经郁火,肺经风热,悉宜用此。

 

牛蒡子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煎汤含漱。

牛蒡子的禁忌注意

本品能滑肠,气虚便溏者忌用。《本草经疏》:痘疮家惟宜于血热便秘之证,若气虚色白大便自利或泄泻者,慎勿服之。痧疹不忌泄泻,故用之无妨。痈疽已溃,非便秘不宜服。

扩展阅读:牛蒡子的显微鉴别

瘦果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大小不等的类方形薄壁细胞,壁弯曲,多破裂;外被角质层。中果皮厚薄不匀,细胞壁稍厚,棕黄色或暗棕色,微木化;于棱脊处常有小形维管束。内果皮狭窄,为棕黄色的颓废细胞层,细胞界限不清,为1列草酸钙方晶所充填。种皮最外为1列棚产太细胞,多扭曲,排列紧密,长75-120μm,直径10-30μm,壁甚厚,层纹明显;营养层为数列薄壁细胞,常颓废不清。胚乳细胞数列,内含脂肪油。子叶细胞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并含有细小的草酸钙簇晶,偶见小方晶。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解表药

薄荷的简介、功效与作用及用法用量

2023-10-5 21:30:44

中医中草药

八角枫

2023-10-5 22:34:4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