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钱币

中国钱币

简介和历史

根据 4000 年前的历史记录和实物记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到商朝(公元前 16 至 11 世纪)时,贝壳(宝珠)已作为一种主要货币流通。

中国很早就掌握了铸造精良青铜器的能力,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就是明证。  基于这项技术,西周(公元前 11 世纪至公元前 771 年)、春秋(公元前 770-476 年)和战国(公元前 475-221 年)时期,中国不同地区以各种形式出现了第一批金属硬币,其中甚至包括“青铜”贝壳。
其中一些早期货币被铸造成类似于当时工具的形状,例如铁锹或铲子( 布币)。左侧显示的是来自周国的早期铲形货币。
另一种货币 是基于一种古代青铜器“削”而产生的。 这种器具形状像刀,这种刀形货币 在齐、燕、赵三国流通。战国时期 还出现了另一种货币,即环钱。由于这种货币呈圆形,中间有一个圆孔,因此这种货币也被称为“圆钱”。人们认为这些钱币的样式是仿照玉环或纺车。这一
时期还有一种青铜货币,是楚国铸造的椭圆 形小钱。这种货币被称为“蚁鼻钱” “鬼脸钱” ,因为上面刻的字符类似于人脸。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后,废除了战国时期流通的上述货币,规定法定货币为圆形方孔钱,每枚重半两。
. 这种钱币被称为半两 ,一直铸行至秦末至西汉。左侧展示的是秦代的
半两。
公元前 118 年,西汉武帝(公元前 206 年 – 公元 24 年)用另一种圆形钱币取代了半两,钱币中央有一个方孔。这种钱币也根据其重量命名,被称为五铢 。这种基本钱币形状被后来的朝代采用,并以各种形式继续铸造了 700 多年。
公元 621 年,唐高祖(618-907 年)铸造了一种新钱币,称为开元通宝。从此以后,中国钱币不再以重量命名,而是以通宝、重宝、元宝命名。 这种 做法一直延续后来朝代,直到最后一个朝代清朝( 1644-1911 )的末期。

中国钱币和中国饰品

中国的“护身符”作为一种独立于钱币的形式,直到汉代才真正出现。但是,即使是一些最早的金属货币形式,如铁锹和刀,也具有护身符般的特质,因为它们有“吉祥”或“好运”的字符和铭文。 
本网站主要通过研究中国护身符来探索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虽然中国护身符在 2000 年的时间里演变成许多不同的形状和形式,但最常见的形状仍然类似于人们熟悉的中国古钱币的形状,即圆形,中间有一个方孔。
由于中国钱币和护身符之间的密切关系,本网站的不同主题和不同页面讨论了不同朝代的各种中国古钱币,以更清楚地了解中国护身符出现的背景和历史背景。
然而,本网站的许多访问者对这些中国古钱币本身特别感兴趣。为了方便他们的研究,我在本页面上提供了散布在网站各处的中国钱币的链接。
此外,我还在本页面中附上了我收藏的其他中国古钱币的图片和简短介绍,这些钱币其他页面没有讨论过,但访问者可能也会感兴趣。

周朝(公元前 11 世纪 – 公元前 221 年)


贝壳是中国商朝(公元前 16 世纪 – 公元前 11 世纪)出现的最早的货币形式。贝壳具有某些特性,使其成为有价值的物品。它们洁白有光泽,大小和重量相当均匀,如果将一侧磨平以形成开口,则可以轻松将大量贝壳串在一起,方便携带。由于当时的运输和贸易条件非常原始,贝壳越往内陆运输,价值就越高。在商朝,官员被上级赐予贝壳被认为是一种荣誉。事实上,中文“赐
”字的
左边甚至有一个“”字。其他与“钱”有关的中文词语仍保留着“贝”字成分, 如“财” 、 “贸” 、“钱”或“货”等。然而,到了东周(公元前770 年 -公元前

256 年),贝壳已被用骨头或金属制成的仿制贝壳所取代。即便如此,有记录表明,直到元朝(公元 1271-1368 年)和明朝(公元 1368-1644 年),云南省部分地区仍在使用真正的贝壳作为货币。
最早的人造货币实际上是用骨头制成的“仿制”贝壳,例如这里的例子。
这枚骨壳货币长 23 毫米,宽 15 毫米,重 2.3 克。

在战国时期的周朝(公元前 475 年 – 公元前 221 年),楚国使用了一种青铜货币,称为蚁鼻钱或鬼脸钱。左侧 的蚁鼻钱样本上刻有铭文,从上到下阅读,目前认为是“各六朱”。朱是古代的重量单位,这些早期货币中的每一个都相当于六朱。这个 特殊的例子长 17.8 毫米,宽 10 毫米,重 1.8 克。

这是另一个蚁鼻钱的例子。
它有一个字符,被认为是君。
汉字君的意思是“首领”、“君王”或“统治者”,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个字符在这种货币流通的历史时期可能代表什么。
该标本长18毫米,宽10.5毫米,重1.7克。

这种铲钱的特点是两腿之间有拱形或圆形的裤裆。
这种铲钱大约铸造于公元前 400-300 年,即周朝战国时期。
左侧铲钱上有铭文,据信是“梁一釿 ”。是中国古代国家之一。 “一釿”的意思是“一”斤,斤重量单位。 这种铲钱长 56 毫米,宽 35 毫米。重量为 15.2 克。


这是周代扁柄铲钱的例子。
这种铲钱的特点是它有一个圆形的把手、圆肩和圆足。
这种铲钱可能是战国晚期的秦国和赵国铸造的。
这些钱币也可能是在公元前 4 世纪的中山国铸造的。
最左边的正面有一个古汉字“ 蔺”。
铲钱的反面显示在近左边,似乎刻有数字。中间的倒“v”可能代表数字“六”。“六”下面的水平线可能代表数字“一”。
目前尚不清楚数字“61”可能代表什么。
这枚铲钱长 67.5 毫米,最大宽度 37 毫米。重量为 9.3 克。
一种非常独特和罕见的铲形钱币是“三孔布” 。有关“古钱币之王”的详细讨论,请参阅“三孔铲”和“拍卖会上售出的罕见“三孔铲” 。
下面展示的是周朝春秋时期(公元前 770-476 年)的刀币。
这种货币在公元前 600-400 年间在中国东北的燕国流通。
这种古代中国货币被称为“尖首刀”,因为刀刃末端延伸成一个点。 如果你仔细观察这把刀,你会发现在刀刃底部附近有一个字符铭文。这个字符被认为是汉字“卜
” ,意思是“占卜”或“预言”。然而,这些古代货币上的字符并不为人所熟知,它们的确切含义或指称也不清楚。 这件尖首刀币长 16 厘米,重 15.9 克。

这是中国古代铸造的第一批圆形硬币之一。
环状硬币,即环钱,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公元前 475-221 年)。
简单的圆形最终演变成普遍认可的中国“钱币”,使硬币比当时流通的刀铲钱更方便携带。
圆形圆孔的起源被认为是来自纺车或中国古代的玉环璧。璧的确切用途 尚不清楚,但它最初可能是天空的象征。它似乎也象征着道德和官职。
铭文只有一个字符,被认为是共 。  共 是古代梁国的一个城市。
硬币直径为 44.5 毫米,重量为 9.8 克。


这是另一枚周朝圆钱。

目前认为铭文为“漆垣一钅斤” ,意为“启元一斤”。
旧文献将铭文解释为“长垣
钅斤”。 这枚钱币铸造于公元前 350-220 年的梁国。 钱币直径为 37 毫米,重量为 9.4 克。
若要查看其他周朝铲形钱币和圆钱,请点击以下所需链接:

描述
类型 拼音 演員年齡 状态
尖肩铲钱
布比 公元前 500-400 年
斜肩铲钱
卢氏 闾石 公元前 400-300 年
平方英尺铲钱
公元前 350-250 年
周圆币
一化 一花 公元前 300-220 年
三孔铲 三孔布 三孔部 公元前 300-250 年 赵?钟山?

秦朝(公元前 221 年 – 公元前 207 年)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征服了其他“战国”,从而首次统一了中国。  他着手将当时使用的各种文字、度量衡标准化。为了统一货币体系,他
废除了其他形式的货币。这意味着其他国家的贝壳、铲子钱、刀子钱和圆形硬币不再流通。取而代之的是两级货币体系,一种是黄金制成的“上 币”,一种是青铜制成的“下币” 

左侧显示的“下”式货币是一种圆形铜钱,中间有一个方孔,面值为半两
  一两等于 24铢,因此此处显示的钱币面值为半两, 即 12 铢称为 秦朝是一种以其重量命名的钱币。它是无边的,即钱币外缘和中央方孔周围都没有边缘。它的背面也是平的,没有铭文。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秦朝两, 铸造于公元前 300-200 年之间。 如您所见,方孔右侧的 字与其他秦朝半两的半字相似例如上图所示的样本。 然而,洞左边的 “两”字是倒置的 。 如果你将硬币顺时针旋转或“旋转” 180 度,硬币 右侧的两”字将正面朝上,而左侧的字将倒置。中国 人称此为“旋读”。 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只有极少数半两硬币以这种方式铸造。 这枚硬币直径约为 31.7 毫米,重量为 6 克。 这种货币形式非常实用。硬币可以很容易地串在一起,方便携带。半两

罕见的秦朝半两钱币,带倒字



圆形方孔的中国钱币形状为后来的几个世纪奠定了基础。这种圆形方孔的中国钱币传统被称为“中国钱币”,持续了大约 2100 年,直到 20 世纪初中国封建社会终于结束秦国银币
钱讨论了非常罕见的银币。
有关半两钱币的更详细讨论 ,以及许多具有特殊特征的样本图片,可在《中国魅力的出现》中查看。点击以下链接,还可查看
秦朝半两钱币的具体种类:

秦朝钱币
类型
铭文 拼音 演員年齡
秦国半梁(“钻孔”品种)

半凉 公元前 475 年 – 公元前 207 年
秦半凉 半凉 公元前 221 年 – 公元前 207 年
秦半两带点(星) 半凉 公元前 221 年 – 公元前 207 年
秦汉过渡半两 半凉 秦末汉初
秦汉过渡型倒刻铭半梁 凉拌 秦末汉初

 

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 – 公元25年)


汉朝继续使用 
秦朝建立的半两铜币,直到公元前 118 年才被五铢钱所取代然而汉朝 确实改变了黄金或“上币”的重量单位黄金货币继续以其重量命名,但不再像秦朝那样以两或两计价,而是以计价。汉朝的一斤约等于 250-300 克。 意味着一斤汉朝 金币相当于大约 10,000 枚半 铜币。 由于秦朝的半两被认为太重且使用不便,汉朝政府从公元前 200 年左右开始允许人民铸造半两钱。不幸的是,这些钱币往往又小又轻,由于形似榆荚,人们称它们值得注意 的是,榆荚钱仍以“榆荚的重量来计价。秦朝的榆荚钱平均重约8克,而榆荚 钱的平均重量仅略大于1克。最重的不足2克。最轻的只有0.25克! 为了应对这些小钱对经济造成的极大破坏,吕后于公元前186年规定,官铸的榆荚钱重8。这些新钱很薄,但直径仍约为26-30毫米,重量约为4.8-5.3克。另一个特点是,榆荚钱的直径约为1.5-2.5


半梁铭现在采用汉代的隶书书写。
吕后六年(公元前182年),下令
铸半两,重二点四铢。   这些钱币较小,直径只有 20 毫米左右,而且有一个大的方孔。它们通常只重 1.5 克左右。由于它们实际上只有半 的五分之一,因此通常被称为“五分”这枚钱币被认为是汉代2.4铢中较稀有 的品种之一
半两钱复刻文
班两,又称“五份” 五分五分)半两铸于吕后统治时期。
“半两 铭文位于孔左右两侧的正常位置。然而,这枚硬币的特殊之处在于,这个铭文重复出现,
方孔上方为” ,下方为”。 如果将硬币逆时针旋转 90 度,仍然可以从右向左读出“半两”铭文这枚硬币反面也很有趣,因为它显示出半两硬币上偶尔会出现的一种现象。 看似是四个字的铭文,其实不是。 在铸造硬币的过程中,铜在模具中冷却时收缩。正面的高点区域,例如汉字的凸起部分,导致反面的相应区域凹陷。例如,如果您查看反面 方孔上方的区域,您会看到四个“点”。这些对应于硬币正面顶部的“两”字笔画 之间空隙”  因此,这些实际上不是“凸起”的点。它只是看起来像那样。这些“点”周围的区域实际上是凹陷的,以与正面”  的凸起区域相对应这种现象在这枚特定的硬币上很容易看到,因为它是典型的“五部分”


半两背面有重复的铭文



五分)半两钱,意思是金属很薄。

 钱币直径为 23.4 毫米,重量为 1.1 克。

汉代蛇眼半两
左图为另一种较不常见的汉代
2.4朱币 班良 铸于吕后统治时期。这枚钱币有一个典型的“五两”半两的大方孔。
然而,这枚钱币的外缘很宽,上面刻有“半两”字样
,而且 凸出孔面很远。对中国人来说,这些特点使这枚钱币看起来像蛇眼,因此这种半两被称为“蛇目半两
” 这枚钱币直径为 23.4 毫米,重 2.7 克。文帝
在位五年(公元前 175 年)再次改变了半两的尺寸,下令将钱币改为
铸币面值为4铢,4半两直径一般为23-25毫米,重量为3克或以下  

武帝在其统治初期对半梁做了最后的改变,增加了边缘。

西汉4朱铅制“半两”
极少数
四柱半两以特殊符号为特征,如“星”(点)、“月”(新月)、线和数字。在《中国符咒的出现》中可以看到许多带有特殊符号的半两钱币。这里展示的四柱半两是另一种相当罕见的类型,因为它是由铅制成的。 它的直径 为 23.5 毫米,重量为 3.5 克。 四柱
半两铸造了 50 多年,直到元寿四年(公元前 119 年)冬天,武帝下令用一种名为三的新钱币代替它 三铢)重约 2 克。但
铢只铸造了几个月,因此存世量非常少。汉武帝急需筹集资金来对抗 匈奴开拓新领地。公元前 119 年,他发行了一种名为白金三品的新货币,字面意思是“三种白色金属”。这些硬币由银锡合金制成。  用铅制成的白金三品钱币要么是假币,要么是陪葬品。 这三种钱币包括带有龙图案的圆形钱币、带有马图案的方形钱币和带有龟图案的椭圆形钱币。左侧是考古学家出土的 真正的银龟形钱币。 这些钱币的价值不及它们分别相当于 3,000、500 和 300 铜币的价值。因此,这种钱币于公元前 115 年停产。有关这些有趣钱币的详细信息,请参阅汉代龟形钱。
汉代“百金三品”龟币

元寿五年(公元前 118 年)春,武帝下令
停铸三铢,改铸汉代铸造了大量五铢钱,此后历代均继续铸造,直到公元 621 年唐初才被开元通宝所取代。因此,五铢使用了 700 多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钱币。有关 五  更详细历史 以及一些显示特殊 符号的样本图片,可在《中国钱币的出现》中查阅。以下链接可查看多种汉代半两钱币:




西汉钱币
描述
铭文 拼音 类型 演員年齡
榆树籽半凉
半凉 榆荚 ( yu jia榆荚) 公元前 200 年 – 公元前 180 年
八 朱半两
半凉 8铢​ 公元前 186 年-???
八 朱半两 半凉 8铢,有花
公元前 186 年-???
5 部分 半凉
半凉 5 部分 ( wu fen五分 ) 公元前 182 年
4 朱半两
半凉 4铢​ 公元前 175 年
4 朱半两 倒刻铭文
凉拌
4铢​ 公元前 175-119 年
点状半两钱 半凉 4铢带星号的硬币 公元前 175-119 年
半两新月钱
半凉 4铢带月亮的硬币
公元前 175-119 年
带纹的半两钱
半凉 4铢带纹硬币
公元前 175-119 年
带数字的半两硬币
半凉 4铢带数字的硬币
公元前 175-119 年
君国五朱钱
五钞 军国无主 武术
公元前 118-115 年
五铢

五元钞 五竹 武术
公元前 118 年 – 公元 25 年

新朝(7-23)

王莽在公元 7 年至 23 年统治新朝,即西汉和东汉之间。
不幸的是,王莽缺乏对货币经济学的基本了解。他热衷于获取大量财富,在执政的很短时间内,他成功引入了 37 种不同材质、图案和单位的货币。
大多数这些货币的面额并没有反映其内在价值。例如,一枚货币的实际价值可能只有 3 或 4 五铢,其标价可能是 1,000 钱。
由于货币价值不切实际,许多人转而铸造自己的钱币以尽量减少损失。然而,作为应对措施,王莽颁布法令,对私铸钱币的人处以严厉惩罚。
对王莽统治的不满最终变得无法忍受,人民奋起反抗政府。
最后,王莽被杀并斩首。他的头被保留了下来,并在随后的几年里成为大罪犯的象征。
不幸的是,王莽的头是西晋(西晋 265-316)时期一场烧毁国库的火灾中丢失的物品之一。据说在同一场火灾中丢失的另一件宝物是 西汉开国者刘邦用来杀死白蛇的剑。王莽
在他短暂的统治期间对货币体系进行了四次重大改革。为了恢复古代制度,他发行了多种形式的货币。
其中包括古代使用的货币形式,如刀。公元 7-9 年,王莽发行了刀币,称为一刀平五千,意思是“一把刀值五千” 。这枚特殊的刀币上 有一刀) 字样,意为“一刀”,镶嵌在真金中。这把刀的标价相当于 5,000 枚标准钱币。真品相当罕见,钱币收藏家将其视为精美的艺术品。
第二种刀币上刻有“契刀五百”字样,意为“刻有五百把刀”。政府规定其价值相当于 500 枚钱币。与“一刀值五千”不同,这把刀上的铭文没有任何镶金。
王莽采用的另一种古代货币形式是铲子。公元 10-14 年间,王莽发行了“十布”,名称 和面额如下:

十张黑桃
类型 题词 拼音
小铲子一百 小布一百 小不一白
宝贝黑桃,200 么布二百 要不二拜
少年黑桃三百 幼布三百 有三百
订购的铁锹,四百 序布四百 虚无四白
仆人斯佩德,五百 差布五百 茶不醉
中黑桃六百 中布六百 中不留白
成人黑桃七百 壮布七十 装不自白
八百个研究生铲子 第十八 地不巴拜
九百九十 次布九百 係唔就白
大铲子,重一千 大布黄千 大不恒前


以上所有铲子钱都被认为是稀有的。

第二种铲子钱是“货布”,其价值相当于25文钱。货布钱并不像其他王莽铲子钱那样稀有。
王莽“霍泉”钱,方孔左侧二“泉”字
王莽“火泉”钱,只有“火”字,没有“泉”字
王莽时期最常见的钱币是货泉这种钱币有多种种类、大小和重量。最小的货泉重量不到 2 克,最重的货泉则重达 10-20 克或以上。
左侧是两枚非常罕见的货泉币
错币 最左侧的钱币上有两个”字,一个在另一个的上方。方孔上方还有一个“”字。(直径:23 毫米,重量:2.7 克) 最左侧的货泉币方孔右侧只有 “”字,左侧没有“泉”字。(直径:24 毫米,重量:2.6 克)  非常 币可能 是私铸的。较重的钱币很可能是在王莽统治的最后几年铸造的。这些较重的钱大多是在宝鸡以东、西安以西的地区出土的,该地区在古代被称为长安。 由于这些较重的钱向外凸起,因此人们通常称它们为“饼钱”或“饼钱”这些钱币的样式并不统一,大小、重量和书法各不相同。有些 是用铁或铁合金制成的。其中一些钱币上根本没有铭文。还有一些钱币是两枚连在一起的,因为它们从模具中取出后从未被凿开过。 当然,这些较重的“饼钱”的价值与标准现金硬币不同。它们的实际价值可能是根据其重量确定的。
王莽还发行了其他圆形方孔钱币。这些钱币被称为“六泉” ,铸造于公元 9-14年,名称和面额如下:

六枚硬币
类型 题词 拼音
小硬币,价值一 小泉直一 小全之意
婴儿硬币,十 么泉十 药犬医生
少年硬币二十 幼泉二十 有圈而时
中币三十 中泉三十 忠犬三十
成人硬币四十 壮泉四十 装全四世
大硬币,五十 大泉五 大全武史

“小硬币,价值一”和“大硬币,五十”相当常见,但其他硬币都很稀有。
王莽“大全五十”四行方孔铸币
“大泉五十”有 多种尺寸和种类。
左边的例子是比较罕见的种类之一。它有四条线从孔的角落延伸到边缘,中国人称之为“四出”。(直径:26.8 毫米,重量:4.2 克)
王莽从公元 14 年开始发行的另一枚钱币被称为“布泉” 。从名字来看,人们会认为它的形状与其他形式的铲子钱 相似。然而,这枚“铲子”实际上是圆形的,中间有一个方孔,类似于传统的中国钱币。 王莽时代的两种货币引起了钱币收藏家的争议。第一种是既不像硬币也不像任何其他类型的古代货币(如铲子或刀子)的钱币。 这枚钱币的顶部是圆形的,底部是方形的。顶部方孔周围的铭文以不寻常的顺序(上、左、右、下)书写,即“国宝金匮”。 确切含义尚不清楚,但铭文大致翻译为“国宝金匮”。左侧中国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国宝金魁钱币
国家博物馆的国宝金匮硬币 硬币下部有两个汉字,从上到下读为“直万
国宝金匮直万(1896年)是中国古代的钱币,原名“国宝金匮直万”,意为“价值一万”。一些专家认为,
这枚钱币并非货币,而是象征王莽拥有数万斤黄金的标志。另
一些专家认为,这枚钱币确实是一种货币,但由于面额太大,从未正式流通过。关于国宝金匮直万的实际
数量 存在争议。虽然假币的数量似乎是无限的,一些参考书提到,目前已知的真币只有一枚。其他参考资料指出,真币有两枚,而其他资料则提到有两枚半。
“半枚”似乎是指只有顶部存在的一个样本。
有资料称,其中一个样本于 1921 年在西安(旧称长安)西北的一块田地中出土,西安是汉末政府办公所在地。
第二种仍处于争议中的王莽货币是一枚刻有“新布十一铢 ”字样的硬币,翻译过来就是“新铲十一铢”。唯一已知的样币是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然而,一些专家怀疑这是伪造的,因为书法不同,而且硬币的 方孔角上还有四条“四出 。 以下链接中可以看到王莽时代的其他硬币、刀和铲子样本。

王莽的钱
类型
铭文
拼音
描述
王莽大钱五十
大泉五十 大全武史 带有内凹放射线的五十大硬币(四出)
王莽刀钱
金错刀 金厝岛 一刀五千
王莽黑桃
幼布三百 有三百 少年铁锹,三百
王莽钱铲
貨布 活部 钱铲
王莽财帛
货泉 霍泉 财富/金钱硬币
王莽饼干币
货泉 火盡(冰乾)
财富/金钱饼干或蛋糕硬币
王莽铲币
布泉 不錯 铲子

东汉(25-220)及以后的五柱钱

董卓五铢钱
董卓是东汉末年(公元 138-192 年)一位残忍暴虐的军阀,其恶名在罗贯中创作的 14 世纪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永垂不朽 公元190年,董卓 将都城从洛阳迁至长安(西安),并在那里熔化了秦始皇时期(公元前 221-207 年)的大型青铜雕像,铸造小钱币。这些 钱币中有许多非常小,因此被俗称为“鹅眼”或“鸡目”钱币。 然而,其中一些小钱币上也铸有五铢字样但由于尺寸较小,只有五字的左半部分和铢右半部分可以刻在钱币上。 这里展示的就是一枚董卓铸的五铢。尽管外观粗糙,但这些文字实际上是用高浮雕铸造的,非常精美。 方孔左侧的字从边缘顶部延伸到底部,特别显眼。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这枚钱币并不是所谓的“凿边”钱币,在这种钱币中,正常尺寸的五铢钱币的内部被切掉,形成两枚钱币。这枚五铢钱币实际上是这样铸造的,从铸造过程中在边缘五点钟位置留下的金属浇口(残渣)可以证明这一点。 这枚小钱币直径为 17 毫米,重量为 1.1 克。五铢钱铸造历史超过 700 年。很难将这些钱币归类为特定朝代,但各种五铢钱的例子

您可以在以下链接中看到硬币。

东汉钱币
描述
铭文 拼音 特别的
五朱逆文钱 五竹 五铢钱
五朱圆点钱
五铢钱 五竹 五珠星币
五朱圆币
五铢钱 五竹 五朱日币
五朱硬币上有数字 五铢钱 五竹 五铢钱
五朱钱
五铢钱 五竹 五铢钱
五朱纹钱
五铢钱 五竹 五铢钱
五朱钱币上有文字和符号
五铢钱 五竹 五铢钱
五朱花孔圆点数字文字钱币 五铢钱 五竹 五柱币,有花孔、星纹、数字“2”或“ 工”字

三国(220-280)

三国时代包括蜀国( 221-265) 吴国(222-280)魏国220-255)。由于罗贯中撰写的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广受欢迎,三国时代永远被人们铭记为中国的“侠义时代”。但事实上,三国时代战乱不休 经济停滞 ,人口减少

蜀汉(221-263)

刘备攻下成都,建立蜀国后,国库空虚,军费无力。
铜的严重短缺直接影响了当时铸币的铸造。据说,当时铜的短缺非常严重,甚至连挂床帘的钩子都要熔化来铸钱。
为了筹集资金,刘备铸造了 直百五铢,价值相当于100钱。然而,他这样做,是在执行与王莽相同的政策,铸造了面值大但价值不菲的钱币。不过,结果并不像王莽
那样糟糕,因为流通中的许多钱币都是董卓铸造的,这些小钱币每枚仅重约一克。还铸造了 更小的版本,上面只有两个字“直百”,意思是“价值一百”。 蜀国铸造的其他钱币包括太平百 钱、直一和定平一百。

蜀国铸五铢钱,正面有孔


左边是五铢钱的一个独特版本。与
大多数五铢不同,五铢正面的方孔周围有一圈边缘。中国古代钱币目录传统上将这枚钱币归为刘备和蜀国(221-263)的钱币
 ,因此被称为“蜀”五铢。然而,最近的考古发现现在对这些钱币是否来自蜀国提出了一些质疑。
这枚钱币直径为 21.7 毫米,重量为 2.3 克。

吴(222-280)

吴国(东吴,孙吴222-280)由孙权统治,他铸造的钱币面额非常大。这些钱币包括大泉五百 大当千 、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由于通货膨胀,大泉五百的实际购买力 远低于汉朝铸造的等值五百 铢 。大全二千钱和大全五千钱 小,流通量有限,因此非常稀有。目前 已知大全五千钱仅存六枚。钱币的尺寸和重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减小。例如,大全当钱早期的直径4.3厘米 ,比大全五千钱还要大 。而后来铸造的大全当 直径只有 2.5 厘米左右。

魏(220-265)

关于曹操建立的魏国, 人们认为只铸造了五铢钱。 其他三国钱币的例子可以在下面的链接中找到

铭文 拼音 特别的
演員年齡 王国
百五钞 知白五竹 反面的鱼符号 214
太平百錢 太平百千 221-265
太平百錢 太平百千
非常小,有花孔 221-265

晋朝和十六国(265-420)

西晋(265年-316年)

公元 265 年,司马炎(又名晋武帝)统一了中国,建立了西晋朝,定都洛阳,建立了西晋朝。西晋短暂的统治时期,政府 仓库盈,国家强盛。史料中没有提到西晋时期铸造钱币。但是,由于经济正在复苏,对钱币的需求必定急剧增加。仍在流通的汉代五铢古钱数量肯定不够。肯定铸造了钱币,最有可能是五铢,但其特征仍然未知。未来的考古发现也许可以提供答案。

东晋(317年-420年)

八王之乱( 291-306)和随后北方五胡部落的叛乱(五胡乱华(304-316))迫使大量难民逃往南方,公元 317 年东晋朝(317-420)建立,定都建康城,靠近现在的南京。八王之乱是一场内战,司马家族的八名
成员为了夺取中国北方的政治权力而互相刺杀。
叛乱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和动荡。
晋朝被削弱,北方各少数民族(统称为五胡得以脱离晋朝并在自己的地区建立主权。 这些短命的独立国家被称为“十六国”(304-439)。

程翰(304-347)

巴人领袖李特(303 年)和李流(303 年)建立并统治了成汉国(304-347 年),这是十六国中最早的一个。
成汉国李寿(338-343 年)年号“汉兴”,338 年开始铸造带有“汉兴 ”字样的小薄钱。汉兴
钱 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枚在钱文中使用纪年名称的钱币而闻名。汉兴钱有两种。一种是横 读,一种是直读。横 读版较为罕见。

后赵(319年-351年)

石勒(319-333)是中国北方羯族人。他建立了后赵(319-351)十六国之一,并自立为王。
石勒铸有“丰货”字样的钱币。丰货币有
两种 。“小字”版在背面的方孔周围有边缘,而“大字”版则没有。石虎(334-349)继石勒为王。石虎统治极其残暴,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时的钱币上刻有“丰货” 字样。

前梁(301-376)

前梁(301-376)恢复使用五柱 钱。这种小五柱钱正面有方孔,传统上称为“蜀五柱”钱,近年来在“河西走廊”出土 。这些五柱钱可能实际上是前梁西平公张轨(313-314)统治时期铸造的。 张轨的长子西平公张实(314-320)继承了张轨的统治,他铸造的钱又小又薄,上面刻有“谅造新泉”字样。近年来,此类钱币在陕西长安、甘肃武威一带均有出土。

夏(407年-431年)

夏国(夏 407-431 年)是十六国之一。它由匈奴部落首领赫连勃勃(现内蒙古)建立。汉武帝赫连勃勃在其真兴年间(真
兴419-424 年)铸造了刻有“太 真兴”字样 的钱币
这些“太夏真兴”钱币非常罕见。
以下链接中可以看到后周时期的一枚钱币。

题词:
拼音:
演員年齡:
王国:
貨貨 烽火
319-352
后周

南朝

公元 420 年,刘裕将军从晋恭帝手中夺取了皇位,东晋灭亡。
刘裕自称是宋武帝,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南北朝 420-589 年)。南朝
包括刘宋(刘宋朝 420-479 年)、齐(南齐朝 479-502 年)、梁朝(梁朝 502-557 年)和陈朝(陈朝 557-589 年)。 这四个朝代相继灭亡,都城设在今南京附近的建康,因此被统称为南朝。 南朝时期,人们常常将五铢钱的中间部分切掉,这样一枚钱就变成了两枚。钱币外圈部分通常称为“螺纹环”五铢,内圈部分称为“凿边”五铢 或剪轮”五 这一时期 私人铸币也很普遍,因此铸有许多非常小、薄且易碎的铜币,被称为“鹅眼”鸡眼钱币还有官方铸造 钱币,如下所述。

刘宋(420-479)

公元 430 年,宋文帝(刘宋)开始流通刻有“四柱”字样的钱币 。“四柱
是指钱币的实际重量。许多“四柱钱币 正面方孔上方和下方都有一个点(“星”)。从孝建年间(公元 454 年)开始,孝武帝(宋孝武帝)发行了正面刻有“孝建”字样、背面刻有“四柱
字样 的钱币铭文采用时尚篆书书写钱币多种 版本,包括倒刻铭文、方孔上方和下方的星等。 然而,这些钱币的尺寸越来越小,直到不再重四柱。有些钱币甚至太小,背面没有空间刻上四柱”字样。
刘前废帝在位时间很短(464-465),但仍然在公元 465 年发行了永光钱和两柱钱 同年,他在景年间发行了和钱。这三种钱都很小,相当于两永光 两和景钱非常稀有,因为它们铸造时间很短。在杭州和常州地区出土了一些样本。

梁朝(502-557)

五铢 钱是梁朝梁武帝年间铸造的,有的带外缘,有的不带
外缘,无外缘的称为“女 钱” 
公元 523 年以后,由于四川地区铁质便宜,易得,人们开始用铁铸钱。

这些铁钱的特色是,钱币背面有四条方孔,从四角向外辐射。中国人称其为 “四出”。 不幸的是,人们私自铸造这些铁钱成为一种普遍做法。在很短的时间内,铁钱变得如此丰富,以至于其价值急剧下降,这意味着需要一车铁钱才能买到任何东西。毫不 奇怪,许多“四出”铁钱保存至今,包括这枚样本。 值得注意的是,梁武帝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在公元 520 年左右会见了佛教僧人菩提达摩。菩提达摩是著名的僧人,被公认为中国禅宗的创始人 和第一位中国祖师。他还被认为是少林寺功夫的创始人,这是一种中国武术。 禅宗最终演变为日本的禅宗佛教。 太清丰乐,直到最近才被认为是一种护身符,现在普遍认为是
梁武帝太清年间 547-549 年铸造的钱币。梁元帝都城 迁至江陵,并于公元 552 年颁布了珠法。
两柱五铢钱是一种钱币,其正面方孔上方和下方各有一个点(“星”)。这些
钱币的价值相当于十枚普通五铢钱,由于它们有独特的两颗“星”,因此被称为“两柱五铢钱币。
在中国钱币界,“两柱 五铢” 被认为是一种相当稀缺的钱币。
公元 557 年,梁敬帝下令铸造五铢 钱,钱币的正面和背面方孔上方和下方各有一个点。 还有一种钱币,其背面方孔的左右两侧都有点,而不是上下两侧都有点。
这些 非常独特的钱币共有四颗“星”,被称为“四柱 钱币。四柱钱原本价值相当于二十枚普通五柱 钱,但流通十余天后,价值便跌至与普通五柱 钱一模一样。 由于四柱钱流通时间短,现已十分稀少,多数币种背面方孔左右两侧均有点,背面方孔上下均有点的币种更是少之又少。
二柱五铢和四柱五铢的重量不到 2 克或 3 克,但最初价值分别相当于 10 和 20 枚普通五铢,这加剧了当时经济状况的恶化。
还有一种“三柱五铢”钱币,其风格与“二柱”和“四柱”钱币非常相似。 五 铢正面上方和下方各有一个圆点。反面方孔左侧有一个圆点,与方孔边缘接触。 没有历史记录提到“三柱”钱币的铸造。 有人推测“三柱”五铢可能是在“四柱”钱币停止铸造后的很短时间内铸造的,可能只有五天。根据这一理论,铸造“三柱”钱币是为了表明,在当时的经济形势下,该钱币的价值应低于被高估的四柱钱币。新的“三柱”钱币的价值相当于普通五柱 钱币的十分之一,与同样被高估的旧“二柱”钱币相同。新的“十元”钱币在市场上很容易与“旧”钱币区分开来,因为新钱币上有三个点,而不是两个。 “三柱”五柱钱币现在极为罕见,因为它们只铸造了很短的时间。

陈朝(557年-589年)

公元 560-566 年,陈文帝天嘉年间发行了钱,其价值相当于十个非常小巧轻便的“鹅眼”和“鸡眼”钱。​​不幸的是,似乎没有人确切知道这些“天嘉”五铢钱是什么 样子大多数专家 认为,这枚钱币应该是一枚大而精良的五铢 钱,正面有方孔,周围有边缘。这枚钱币应该具有与太货六铢相似的特征 过去,人们认为,类似的五铢钱是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 年) 铸造的 但近来,有人提出这种钱币是在北周时期铸造的,因为在陕西省关中地区出土了许多类似的钱币。

南朝陈铸太和六铸钱
陈宣帝于公元 579 年发行了精美的“六铢”钱币。左侧展示的这枚钱币书法优美,被认为是南朝钱币中的“珍宝”。
这枚钱币原本价值十枚普通钱,但由于民众不满,重新估价为一枚。方孔右侧的“ 六”字形类似于一个人叉腰站立(双手叉腰,双腿分开)。当时的说法是,这象征着人民因货币估价过高而在皇帝面前哭泣。这枚钱币还有一个非常著名且罕见的版本,上面只刻有“六铢”字样。“六铢”字样丢失已知仅存一枚。


该枚硬币直径为25毫米,重量为3.4克。

北朝

北魏(386年-534年)

北魏孝文帝决心通过采用汉人的行政方式和许多风俗习惯来改革他的游牧鲜卑族的落后状况。例如,他于公元 494 年将首都迁至洛阳,洛阳曾是中国前朝的首都。他还实施了要求讲汉语和穿中式服装的政策。
按照他的“汉化”计划,孝文帝发行了用篆书写的“太和五铢”钱币。 太和五铢 钱币相当稀少。 有一种
太和五铢
的“”字的书写风格与陈朝货六铢钱币上的“太”字相似。然而,这种特殊的版本似乎只存在于旧钱币目录中出版的拓片中。因此,有人怀疑这枚钱币是否真实。 北魏
于公元 510 年再次发行五铢钱,但这些钱币的特殊性质尚不清楚。公元523年爆发的“六镇起义”十年 之久,北魏王朝的权威严重削弱。
尽管如此,孝庄帝于公元 529 年在其永安间(528-530 年)开始铸造永安 五铢钱。
公元 534 年,孝武帝逃离京城,北魏分裂为东魏(东魏朝 534-550 年)和西魏(西魏朝 534-557 年)。
尽管东魏和西魏仅存续了几年,但两个朝代都继续发行永安五铢钱,这些钱币至今仍大量存在,品种繁多。
在此期间,其他钱币流通,名称包括“吉钱”和“天株”。这两枚钱币以及其他钱币实际上可能都是永安五铢 钱的变种。
例如“吉利钱”钱币可能是永安五柱的品种,其背面方孔上方有一个汉字“土” 。由于方孔形状类似汉字“口”,“土”字下方的“口”与“吉” 字相似,意为 “吉利”。 “天柱”钱币可能是永安五柱 的品种,其正面右下角有一个“星”。当钱币直立时,它指向“天”  “星”也可以称为“柱株”,因为是圆柱形的,从钱币表面升起。因此,“天柱”钱币很可能就是这种永安五柱 还有一种永安五竹Si Chu
四出)是永安五铢钱的通称,其四条线从方孔的四角向外延伸至背面的边缘。如前所述
,当时流通的其他钱币也有描述性的名称,例如“雍州青赤” 、“梁州生厚” 、“紧钱”和“赤牵”。这些钱币也可能是指 尚未明确鉴定的永安五铢钱的特定品种。

西魏(535年-556年)


西魏文帝大同年间铸五铢钱

五柱钱铸于西魏大统年间(535-551)。这些钱币上的书法与永安五柱 和隋五柱
相似。
左图为西魏五柱钱的样本。 这些大同五柱
钱币的特点 是外缘宽,内缘只有方孔右侧的“ 五”字。
此钱直径为 25 毫米,重 3.8 克。

北齐(550年-577年)

北齐王朝的建立者文宣帝于公元553年开始铸造钱币,上面刻有“常平五铢”字样。

北周(557年-581年)

北周朝钱币被称为“北周三钱”,因其独特而优美的书法而闻名,被称为“玉箸” 。 “布泉”于周武帝 统治时期(公元 561 年)开始铸造。该钱币与王莽新朝的“布泉”几乎一模一样。唯一
著的区别是“泉”的书写。王莽钱币的竖线中间有一小条断线。北周版的竖线是连续的。
北周“布泉”首次发行时,价值相当于五枚永安五铢钱。
从574年开始,武帝下令铸造“五行大布” 。这种钱币最初价值相当于十个布权,或五十个永安五铢。 579年,周宣帝发行“永通万国”钱币。该钱币被宣布相当于十个五行 意味着它价值五百个永安五铢 。 市场无法承受如此膨胀的价值,几年后,“铲币”和“五行大布”都逐渐贬值到与普通钱币相当。 结果,“万国永通”钱币的价值相当于十个钱币
下面的链接中可以看到许多护身符的原型——北周钱币。

题词: 拼音: 演員年齡 皇帝
五行大布 五行大补 574-576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下令铸造五铢 钱,后逐渐废止旧钱,陈国 灭亡后,隋成为统一全国的法定货币 ,又称


隋文帝581年铸的隋文帝钱
如左图所示,“隋五柱”钱文字形较窄,边缘较宽,五

字左侧多一竖,与魏永安 柱相似
这枚硬币非常不寻常,因为它的方孔上方有一个钉痕或新月。  这枚硬币直径为 23 毫米,重量为 2.9 克。

隋文帝后来允许诸侯在其封地铸造隋五铢
钱。隋五铢 钱有大、小两种尺寸。较小的钱币重量较轻,是后来铸造的。
有一种用“白铜”制成的五铢制作 得特别精良。“五”字在线条交叉处略微弯曲。这种钱币被称为白钱五铢,据信是在江南地区铸造的。
隋朝是另一个短命的王朝,由于其残酷无情、军事行动失败以及人民负担过重而最终灭亡。
随着隋朝的临近,经济形势变得如此糟糕,甚至连铁片、纸片和皮革碎片都被用来当钱。
这种情况直到唐朝初期才有所好转。

龟兹王国


龟兹王国双文五珠钱
龟兹国五珠币反面有龟兹文铭文
古代佛教王国“龟兹”(龟兹、库车、龟兹)以现在的新疆库车城为中心。龟兹是西汉 至唐朝时期丝绸之路

上的重要王国之一。 龟兹铸造了几种小型铜币,其中一些根本没有铭文。早在公元 3 或 4 世纪,龟兹就开始根据汉代后中国小而贬值的退化的五铢钱 铸造硬币。
龟兹双文五珠币
龟兹双文五珠钱龟兹铭文
左边是两枚龟兹五铢钱,中国钱币收藏家称之为“汉龟二体五铢 钱” 。这些样本是龟兹钱币的代表,因为它们小、薄、不规则
,铭文弱。
正面(左图)与当时其他五铢 钱非常相似,右边是汉字“五”,左边是 “铢”。这些钱币 的独特之处在于背面有龟兹文铭文。您会注意到,方孔上方和下方的龟兹文字在第二枚硬币上被转置了。 古龟兹语言尚未得到很好的理解,其含义也没有共识。一些人认为龟兹铭文是正面用中文写的“五” 的翻译 另一些人认为铭文翻译为王国的名称。 这些钱币相当稀少。 第一枚硬币直径约为 21.5 毫米,重量为 2.2 克。第二枚硬币直径约为 21 毫米,重量仅为 1.3 克。唐代佛教僧侣玄奘(唐僧)
唐僧(602-664)沿着丝绸之路前往印度学习并带回神圣的佛经,历时十七年。他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述了这次朝圣之旅,并描述了公元630 年他访问龟兹的情况。
在书中,玄奘提到了龟兹的“小铜币”。他几乎肯定指的是这些汉桂双语五珠钱。
玄奘的印度之行和他返回中国,以及他随后的研究和翻译工作,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丰功伟绩。
非常著名的 16世纪中国史诗小说《西游记》就是对他冒险经历的虚构描述。
如上所述,龟兹不仅铸造了双语钱币,还铸造了没有任何铭文的小铜币。这些钱币的铸造年代推测在公元265-589年左右。
这些无铭小钱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种是圆形,一面方孔周围有边,另一面是平的,钱币中间较厚,外缘较薄,直径9毫米至18毫米,重0.4克至1.7克。第二种
与第一种类似,只是钱币没有方孔周围边,直径8至13毫米,重0.2至0.4克。
第三种无铭钱是方形的,不是圆形的,中间有一个大的无边方孔,钱币很薄,直径8至11毫米,重0.2至0.5克。第四种
无铭龟兹钱,钱形很不规则,这些钱币小,薄,铸造工艺差。有些直径只有 5 毫米,重量仅 0.2 克。

唐朝(618-907)

唐朝初期, 隋朝(581-618)的五铢钱仍然普遍使用
祖武德四年(621年),改铸新钱,上书 开元通宝”,十枚新钱等于一两,这标志着中国铸币史上的重大变革 钱币不再以重量命名,如两半两”  “” 改为通宝元宝 重另一个重要变化钱币铭文不再 使用篆书。钱币铭文现在将以隶书或“官方”字体书写 ,这是一种方正朴素的中国书法风格。 高祖皇帝让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欧阳询为新钱币撰写铭文。这些变化意味着钱币 700 多年的“统治”终于结束了。新的开元通宝的铭文规定了通宝 (“通用”或“流通”货币)而不是其重量,并且以“官方”字体而不是“篆”字体书写,将成为随后朝代铸造的大多数钱币的典范。 开元通宝将继续铸造 200 年。新唐钱币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它还成为日本、韩国铸币的典范



开元通宝主要分布在南北朝时期,主要分布 在安南(越南)。由于开元通宝铸造时间较长,全国各地铸币厂均有铸造,因此铸币略有不同,形成了数百种版本。唐初和盛唐时期铸币的开元通宝 铸币 往往制作精良。早期版本的钱币可以通过在初唐墓葬中发现的钱币准确确定其年代,这些钱币证实了“元”字的第一个横笔(
短。这种版本恰如其分地被称为“短元通宝”。 短一元是早期“短一 元”钱币中的一小部分,是用白铜铸造的。这些白铜开元通宝 钱币边缘深,做工异常精良。在唐代 ,它们被称为“青钱” 青”一词的含义更为广泛
。唐高宗(649-683 年)著作被描述为“青钱”,他的“外号”是“ 钱学士” 字 中的第二横根据笔画末端(称为“”)是否向上倾斜有四种不同的样式:左挑右挑 双无肩。后三种币种相当稀少。20 世纪 50 年代在江苏省江宁县牛首山的一座佛塔中发掘出一些证据,表明右肩和“双肩”的开元通宝币可能在南京地区铸造 。


开元通宝钱币 的背面经常有月纹或 其他符号。关于“月”纹的由来,历史上流传着几种说法。有人说,文德皇后(唐太宗的妻子 ,高宗的母亲)用指甲压进了蜡币。还有人说,压进蜡币的人是太穆皇后,唐太宗的母亲。还有人说,压进蜡币的人是杨贵妃,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是唐玄宗的妃子。也有消息称,这个符号可能受到了外国钱币的影响。
然而,人们普遍认为,这些符号实际上是各个造币厂的质量标志。
钱币背面月纹的位置并没有统一标准。此外,除了新月,还发现了其他符号,包括紧密配对的新月和点(“星”),称为“孕星” 。还有“双月” 。点 和新月彼此分离,称为“星月” 。这些硬币上还可以看到其他符号,如“云纹”或“祥云” 、 “波纹”、“三月”、“ 四月”和“四星”。后几种相当稀少。 早期开元通宝 硬币的另一个特点是汉字刻得很深,不接触边缘。这种特点的中文术语是“格伦”
(隔轮)恰如其分地翻译为“与边缘分离”。此外,这些硬币背面的边缘往往清晰均匀。
这与后来的硬币品种形成鲜明对比,后者的许多样本在字符笔划之间都有多余的金属。在正面,后期品种也往往有较长的笔划,接触到边缘。这些硬币背面的边缘通常相当平坦和不规则。1987
年,在法门寺修缮期间,在一座地宫中发现了十三枚用海龟壳制成的开元通宝。同时还发现了佛祖的圣物。这些龟壳币是中国首次发现的,可能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用龟壳制成的硬币。这些龟壳币在《法门寺发现的龟壳币》中有详细讨论。
高宗乾封元年(公元 666 年),铸有“干封泉宝”字样的钱币。中国钱币上的铭文传统上是按上、下、右、左的顺序书写的。但这枚钱币上的铭文是按顺时针方向从上往下读的。这些钱币重约 5 克。
由于当时军费很高,政府规定这些钱币的价值为旧钱币的 10 倍,以筹集资金。为了避免这种不公平的汇率造成损失,商人和普通百姓干脆拒绝购买,开始囤积旧钱。结果,物价飞涨,仅一年后,政府就停止铸造“干封泉宝” 钱币。由于铸造时间太短,这些钱币现在相当稀少。
不幸的是,
干封泉宝近年来,硬币被大量复制。与“真”硬币相比,复制品往往略小。而且“宝”字的第一笔较短
史思明 (703-761) 是毁灭性的安史之乱 ( 755-763 年爆发) 的领导人之一,他在 758-761 年期间铸造了得一 元宝和顺天 元宝 。这些钱币价值相当于 100 枚开元通宝。安史之乱后,这些大面额钱币不再流通并被熔毁。因此,这些钱币存世量 非常少。
由于存世量稀少,存在大量得一元宝假币。许多假币都是用真正的得一元宝钱 铸造的,因此仅通过看钱币参考书中的拓片很难区分真币和假币。德义元宝
钱币 的背面有时有一个“月亮”。有些有四个月亮或祥云。所有这些品种都被认为相当罕见。顺天元宝 钱币的背面也可以有月亮,或月亮和星星。有趣的是,背面没有这些符号的钱币往往很稀少。 据称,有一枚
顺天元宝钱币 的方孔上方背面有一个“天”字,据说这枚钱币在日本。 还有一些顺天元宝钱币的背面有波浪、祥云,甚至还有凤凰。据推测,这些钱币是为了庆祝新炉或铸币厂的开业而铸造的。(请参阅顺天元宝护身符,了解一枚镀金并刻有蝙蝠、鱼和莲花符号的钱币。)
前文提到的安史之乱对经济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为了支持庞大的军费开支,肃宗(711-762)在干元元年(公元 758 年)铸造了乾元重宝 。
每一枚钱币都相当于十枚旧钱。 乾元重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枚以重宝
命名的钱币。这些钱币直径约为 28 毫米,重约 7 克。 干元二年(公元 759 年)铸造了 背面带双边的乾元重宝。这些钱币重约 22 克,价值相当于五十枚旧钱。 发行不值其面值的大面额钱币对政府来说非常有利可图。然而,这造成了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一斗米(在唐朝时约等于一勺米)的价格从十文钱涨到了七千文钱!这些大面额的钱币根本无法维持其标价。 公元 762 年,唐代宗登基后,他试图通过重新评估流通中的钱币来恢复经济的正常运转。旧版开元通宝 应计为一文钱,千元重宝 则被宣布为两文钱,双边千元重宝则计为三文钱。 但仅仅 10 天后,政府就撤销了这项命令,并宣布所有千元重宝现在都计为一文钱,与开元通宝相同。政府终于承认了千元重宝如此之多的事实多年来,钱币被伪造,许多钱币重量只有 4 克,与开元通宝差不多。
由于这一决定,大而重的钱币不再在市场上流通。许多钱币被熔化用于制造金属器皿,因此,如今这些钱币很少存在。
有一种乾元重宝非常罕见。这种钱币的背面有“十”字。据信它是最早铸造的钱币之一,并以“十”字表示新币的价值。
乾元重宝 钱币甚至在代宗统治后仍在铸造。由于这些钱币被当作一枚钱币来估价,因此无论它们是大、小、重还是轻,它们都与开元通宝 钱币一起流通。然而,背面有星星、月亮或星星和月亮的品种很少见。
也有少量钱币背面刻有“洪” 字。据信这些钱币是在唐武宗会昌五年(840-846 年)后在江西铸造的。尽管这些钱币的发现数量很少,但它们的存在证明了小钱币 一直铸造到唐朝末期。
还有其他稀有的 钱币背面刻有“云”或“祥云”和“雀 ”字。这些钱币大多在四川发现。与护身符和护身符不同,背面刻有“图案”的钱币在古代中国并不常见。然而,有些太平百钱背面刻有波浪。还有少数开元通宝、
干元重宝钱背为云纹 唐代铜镜上多有祥云、雀纹。隋唐时占卜之风盛行,云、雀被视为祥瑞之物。 代宗大历年间(766-779年),新疆库车一带铸有“大历元宝”钱币。德宗建中年间(780-783年)铸有建中 通宝钱币此类钱币大多铸工不佳,存世量稀少。有些钱币上只有”或”两个字,分别是 “历元宝”和 建中通宝的简写 少数历元宝钱币较大,铸工精良,但几乎所有的建中通宝钱币较小且较薄。 还有一枚钱币上只有一个汉字“根据铜币的颜色和铸造工艺的相似性,这枚钱币被认为是大历元宝”简写


为了筹集军事资金,同时也为了清除中国外来影响, 
虔诚的道教徒唐武宗(公元 840-846 年)在会昌五年(845 年)开始铸造刻有“开元通宝”字样的钱币,与唐高祖在唐朝初期铸币上的铭文相同。这些钱币由唐高祖下令没收并熔化的佛寺雕像、钟和其他铜器中的青铜制成这些钱币与唐高祖在唐朝早期铸币的不同之处在于,钱币背面刻有 昌字。其他铸币厂也很快效仿,各自铸币背面刻有文字,表明铸币厂。 共有23个不同的造币厂铸造了这些所谓的“会昌开元通宝, 其中包括以下地点的造币厂:昌昌为会昌京京为京兆(西安)洛洛(河南洛阳)益邑(成都)益邑(成都)为荆州(湖北)襄襄(湖北)蓝田蓝田(山西)越越为越州(浙江)宣宣为宣州(安徽)洪洪为洪州(江西)潭潭为长沙(湖南)兖燕为兖州(山东)润润江苏鄂e为鄂州(武昌)平平为平州(直隶)兴兴为兴源(陕西)梁梁为梁州(陕西)广广为广州(广东)梓子
东川 (四川)
福 fu福州 (福建)
桂 gui贵阳 (湖南) 或贵州 (广西)
丹 dan丹州(陕西)
永 yong
带“
”字的钱币最为稀有。其次是福建福州的“” ,丹州 (陕西)的“” 贵阳(湖南) 或贵州 (广西)的” ,以及直隶平州铸币厂“平 福建福州铸币厂铸的钱币,“字一般位于方孔上方。“位于方孔下方或右侧的钱币更为稀有已知仅有一枚硬币背面有“”字,正面却没有 任何铭文。这枚硬币被认为是真品,显然是铸造错误造成的。 有一枚罕见的“会昌开元通宝,其“字从右向左反转(),这意味着该字符以镜像的形式出现。 有一枚铅版“会昌开元通宝 ,背面有“”,代表湖南长沙 一枚罕见的蓝田山西)造币厂开元通宝背面有三朵云。该铸币厂的另一个稀有品种上刻有四字铭文“太平大王”。



目前尚无真品开元通宝,铸币厂印有“ 扬
”、“ 蜀”或“西”。但据说有一枚硬币是真品,背面刻有“清”字。唐
懿宗咸通十一年(870 年),咸通玄宝铸有铭文“咸通玄宝”。这些硬币非常罕见。
中国钱币收藏家有时会遇到非常大的开元通宝,重约 20 克。这些硬币大多可能是为了纪念铸币厂开铸而铸造的,中文称之为“开炉”钱币。由于后来的朝代也铸造了这种钱币,因此很难确定具体钱币的年代,但这里提供了一些指导方针,以帮助您确定。
一般而言,如果汉字刻得很深,笔画的末端清晰,则该钱币很可能是唐代(618-907)铸造的。如果外缘相当宽,与南唐元祖李璟年间铸造的稀有永通 泉货钱相似,则该钱币很可能是南唐(937-975)铸造的。如果笔画圆润简单,并且青铜颜色表明它相当新,则该钱币很可能是在较晚时期铸造的。如果“通”和“宝”字
是用瘦金书书写的,则该钱币不可能早于北宋(960-1127)。如果“宝”字的外缘较宽,与南唐元祖李璟年间铸造的稀有永通泉货钱相似,则该钱币很可能是南唐(937-975)铸造的。如果 …是在较晚时期铸造如果 “字 是用金书 书写的,该钱币不可能早于北宋 (960-1127)。 如果“通”和“宝”字是用篆写的,那么该钱币的年代不可能早于晋代(1115-1234)。如果“通”和“宝”字与大中通宝和洪武通宝相似那么钱币 的 年代不可能明代( 1368-1644 黄巢起义 (874-884) 后,唐朝皇帝的权威急剧下降,唐钱的铸造也最终停止。907 年 ,朱温 (太祖皇帝) 废黜了唐朝最后一位皇帝哀帝 (904-907),建立了后梁 (852-912),开始了五代十国时期(907-960)。开元通宝绝大多数青铜铸币。但 众多开元通宝种类中,也有金、银、、白铜和铁铸币。左侧的 开元通宝 为唐代铸币,材质为铁。四川地区铜资源匮乏,铸币更为实用,成本也更低。  有证据表明,唐代河北地区也有铁铸开元通宝。 此币直径 24 毫米,重 2.3 克。


唐代开元通宝,铁铸


乾丰泉宝 唐高宗年间铸
这枚钱币铸造于唐高宗乾封泉宝二年(公元 666 年),铸于唐高宗乾元年
(公元 649-683 年), 钱币铭文顺时针书写,为 “乾封泉宝”。 这枚钱币最初估价为十文钱。 然而,这一估价引发了大规模伪造,仅一年后便退出流通。 直径为 25 毫米,重量为 3.8 克。
点击以下相应链接即可查看本网站展示的其他唐代钱币:

唐代钱币
铭文 拼音 特别的 演員年齡 皇帝
開元通寶 开元通宝 花洞 621-907 高祖
開元通寶 开元通宝 正面为点(星),反面为新月(月亮)
621-907 高祖
乾元重宝 乾元忠报 背面为祥云和新月 759-762
苏宗
乾元重宝 乾元忠报 普通一元花孔硬币 759-762 苏宗
乾元重宝 乾元忠报
价值五十,背面有双缘,有花孔 759-762
苏宗
顺天元宝 顺天元宝 背面有新月 759-761 史思明
大历元宝 大利元宝 花洞 766-779 戴宗
開元通寶 开元通宝 兖州会昌开元 图样花孔
845-846 武宗

五代十国(907-960)

公元 907 年,大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了长期分裂时期,史称五代十国。 五代
是指北方一系列短命的朝代,都城在开封或洛阳,包括后梁(后梁 907-923 年)后唐(后唐923-936年)、后晋 (后晋 936-947 年)、后汉( 汉 948-951 年)和后周(后周 951-960 年 。 十国存在于南方,包括吴(吴902-937),前蜀 (前蜀907-925),吴越 (吴越国907-978), (909-945),南汉(917-971),荆南(南平924-963),后蜀 (后蜀) 926-965)、(楚927-951)、南唐(南唐937-975)和北汉(北汉951-979)。

五代

后梁(907年-923年)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自立为后梁太祖(后梁907 -923年),建都汴京(开封)。年号为开平(907-910)。
现存的后梁钱币只有两枚,一枚是开平元宝,
一枚是开平通宝,每枚都只有一枚。开平元宝呈黑色,没有光泽,开平通宝则带有微红色光泽。但这两枚钱币 的真伪 却存在很大争议。不过,一般认为后梁 沿用的是唐代的古钱。

后唐(923年-936年)

李嗣源即位,是为唐明宗,天成年 间铸天成元宝天成元宝仿照唐代的开元通宝,但更大重。 这种 钱币现存极少,因为当时铜价很贵,熔钱做器皿更有利可图。公元 934年,李从珂继承父位,是为后唐末帝,年号清泰。但国家形势迅速恶化,国库空虚,军队无法维持,仅仅两年后就被金人灭亡。虽然莫皇帝在位的短暂时间内不太可能铸造任何新钱币,但已知有一枚钱币上刻有“清泰元宝”字样。不过,与北宋崇宁重宝1102-1106 )非常相似。此外,钱币的背面具有北宋钱币的特征,因此这枚清泰元宝很可能是在后来使用经过改动的崇宁重宝模具 铸造的。



后晋(936年-947年)

后晋(后晋936-947 年)面临着不同的问题。
由于流通中的钱币不足,后晋高祖于福三年(938 年)下令允许私人铸造铜钱。私人铸造的钱币必须刻有“天福元宝”字样。钱币必须由青铜制成,不得含有铅、铁或这些金属的混合物。天福元宝 许多种类,因为在一段时期内政府和个人都在铸造钱币。 有一种天福元宝的非常大。 元”字的第二横有左肩,”字的最后一笔很长。这枚大铜钱做工精良,被认为是由政府铸造 至于私铸钱币,很难找到两枚正反面完全相同的钱币。这些钱币大多又小又薄,铭文潦草。由于这些钱币质量低劣,政府于公元 939 年下令不再允许私铸钱币,只允许政府铸造钱币。

后汉(948年-951年)

后汉(后汉948-951)铸钱始于后高祖干祐元年(948 年) 。当时正值契丹 从南方入侵,诸侯国混乱,中央政府国库匮乏。后汉政府 收集铜料铸造“汉元通宝”钱币。这些钱币与唐代开元通宝完全相同,只是第一个字是“汉”。显然,铸造这些钱币时使用改良开元通宝模具许多 钱币都有开元通宝相同 的星月符号汉元通宝有一品,背面方孔上方铸有“孕星”  极为稀少。

后周(951-960)

后周(后周951-960 )皇帝周世宗在位期间为广顺,年号为 951-953 年。虽然有时可以看到刻有“广顺元宝”字样的钱币,但是已知没有存世的真钱,刻有该字样的钱币被认为是后来铸造的。周世宗从显德第二年(955 年)开始认真铸造钱币 ,钱币上刻有“周元通宝”字样为了获得铸钱所需 的铜,周世宗下令没收 3,336 座佛教寺庙的铜像。他还要求公民上交除铜镜以外的所有青铜器皿。周元通宝钱币制作精良,至今仍大量存世。由于钱币是用佛像铸造的,因此人们认为它们具有特殊的力量。例如,人们相信周元通宝钱币可以治愈疟疾,帮助妇女度过难产期。 由于人们普遍认为钱币具有特殊的力量,
周元通宝作为护身符和护身符的基础而广受欢迎。许多护身符正面刻有周元通宝字样,背面刻有龙凤图案。在周元通宝护身符的背面也可以找到佛像、十二生肖和其他吉祥物的图像。

十国

前蜀(907年-925年)

王建(907-918)建立前蜀(“大蜀”),并于911年改元号为永平(永平)。在他的授权下,铸造了带有“永平元宝”字样的钱币 。  永平元宝钱币十分罕见。
十国前蜀王建年间铸同政元宝
王建发行的其他钱币还有通正元宝、 天汉 元宝、光天元宝等。
通 正元宝是其中最稀缺的通正元宝中有一种大字、宽“通”字的品种,特别稀缺。
左侧显示的是元宝现金 硬币。 铭文是顺时针读取的。该枚铜钱直径为24毫米,重量为3.8克。



十国前蜀王建年间铸广天元宝
背面有“星”(“点”)或“月”(“新月”)的天汉元宝钱币也相当稀少。 左侧是王建年间铸造的光天元宝钱币。铭文以顺时针方向书写,此钱币铸造于公元 918 年。 背面方孔上方有一弯新月。 此钱币直径约 24 毫米,重 3 克。 王建的继位者是他的儿子王衍(公元 918-925 年),王衍在乾德年间(公元 919-924 年)铸造了铸币,铭文为“乾德元宝和 “咸康元宝”。 由于他的年号使用时间较长,因此这类钱币的数量比前蜀其他钱币要多。 左边的钱币是前蜀王衍年间铸的干德元宝 钱文顺时针方向读, 铸于公元919-924年。



千德元宝 十国前蜀王衍年间铸

该枚硬币直径为24毫米,重量为2.5克。
十国前蜀王衍年间铸咸康元宝
此钱币为前蜀王衍年间铸,
钱文顺时针为“咸康元宝 ”,
铸于公元925年,
直径约23毫米,重3.3克。

闵国(909-945)

闽太祖王审知建立闽国,自公元916年(贞明二年)开始铸造铅铜钱。
这些铅币上刻有“开元通宝” 字样 ,背面刻有 “闽
”字,即福建地区,或“福”字,即福州。从公元 922 年(隆德二年)开始,王审知发行了铁铅大 开元通宝钱。这些钱币的背面可以有一个大点(“星”)、新月(“月”)或 “闽”这种类型的铜币也曾铸造,但极为罕见。
公元 939 年,王延羲称王,在永隆年间开始铸造刻有“永隆 通宝
字样的铅钱。永隆通宝 钱的产地
已被发现,铸造钱币的泥模也大量出土。详细论述见《泉州古代闽国钱币》。天德二年(944年),王延正 铸行铜铁钱,铸有天德重宝 字样,背面有殷字,是当时闽国的名称。天德重宝钱币非常
稀少。 史料记载,天德通宝钱币在公元944年也铸行。铸有天德通宝 字样的大铁钱确实存在。铸有天德重宝字样的大铜钱
天德通宝是古代确实存在的钱币,但其真伪尚有争议。

南汉(905-971)

南平王刘隐开始发行铅币,上面刻有“开平元宝”的字样。917
年,刘隐的弟弟刘龑宣布建立大越国,并铸造了铜币,上面刻有“乾亨通宝” 和“乾亨重宝”。乾亨通宝 是两种钱币中较为稀少的一种。918
年,刘隐改国号为大汉。
一般来说,这些南汉钱币制作得并不精细,大多数钱币的文字部分用青铜填充。
南汉十国时期的“乾亨钟宝”铅币
南汉乾亨重宝铅钱背面有“永”字
从 918 年开始,刘龑开始用 铅铸造乾亨重宝这些钱币上的汉字往往写得不好。左侧展示了铅制的乾亨 的样本。 包括这枚在内的一些钱币背面都刻有“”字。“邑 ”可能 是 ,即广西邕州。近年来, 大量铅制钱恒中宝钱币被出土。 这枚钱币直径为 27 毫米,重量为 4.3 克。

后蜀(926年-965年)

孟知祥于 934 年建立后蜀,年号明德。后蜀国有
钱币刻有“明德通宝”和“明德元宝”。但这些钱币并非后蜀国的钱币,而是安南(越南)铸造的。孟知祥 的儿子孟昶继位,在位期间为 934-965 年。 孟昶铸造的钱币由铜、铁和铅制成,刻有“广政通宝”字样。这些钱币都被认为是稀有的。另有刻有“大蜀通宝” 字样的钱币 ,其风格与广政通宝相似 。因此,大蜀通宝被认为是孟昶时期铸造的。

楚(907-951)

公元907年,楚国建立。公元927年,马殷
为纪念后 梁太祖朱温于公元911年晋升为天策太守,发行了刻有“天策府宝”字样的铜铁钱币。 极少数天策府宝铜币是镀金的。详细讨论请参阅文章《楚国“天策府宝”鎏金铜币》。天策府宝钱币一直受到中国钱币收藏家的推崇。因此,也有很多仿造品。这些假币通常是根据真币的模样制成的。有些假币背面还刻有“楚”、“殷”等字样 马殷 发行 了大铁币,上面刻有“乾封泉宝”字样。这些铁币有大有小,有的较大,有的较小。有些钱币背面刻有“ ”、“天府”、 策”、天策 ”和”等字样。
 
)。
还有铜质大钱千封泉宝,有的背面铸有 ”或“ 天府”字样,都非常罕见。 史料记载马殷也发行过铅币,但没有说明其形制和铭文。这一带经常出土刻有“开元通宝”“干元重宝”等 字样的铅币,遗憾的是,这些钱币究竟是楚国铸造的,还是唐代私铸的,难以确定。 不过,楚国确实铸造过少量铜质大钱千元重宝,其书法与铁质大钱干封泉宝相似与刻有同样铭文的唐代钱币有很大不同,因此,这些大铜币被认为是楚国铸造的。

南唐(937年-975年)

齐王 徐知诰(徐知诰,李昪,南唐烈祖 937-943 年)于公元 937 年建立了南唐。大多数中国钱币学家认为,有一枚刻有“大齐通宝”字样 的钱币是 
南唐建国时铸造的。据信,大齐通宝钱币 仅存两枚,其中一枚下落不明。 另一枚大齐通宝 钱币有四个小孔,俗称“四眼大齐”。大齐通宝钱币 有很多假币。这些假币通常是用经过改动的太平通宝模具制成的。因此,这些假大齐通宝的样式与太平通宝相同 李璟李昪为南唐统治者,年号保大。公元 943 年,李璟开始铸造铜币和铁币,上面刻有“保大元宝” 字样保大元宝。此钱非常稀少。显德五年(962年),李璟铸
泉 货,当十小钱。此钱有隶书、篆书之分, 有的篆书 小而轻,可能是后期铸的。显德六年(963年)以后,铸唐国 通宝、大唐通宝。唐国通宝 有两种面值,十钱重约12克,文以篆书书写。 2面值唐国通宝钱铸为“对钱”、“对品对”  “
和合钱是一种用篆和隶书两种字体铸造的钱币。这意味着该钱币有两种书法风格,但在其他所有方面都相同,包括直径、厚度、孔的大小、构图等。对
钱对钱始于南唐的唐国通宝 钱,在宋代铸币中相当流行。一些唐国通宝钱币背面的方孔上方有一个大星。稍后铸造的唐国通宝钱币是用篆和楷书(楷书)字体铸造的。这些钱币的边缘也很宽,字符很小。还有一种唐国通宝钱币 的 铭文是用楷书书写 的 。实际上, 篆书唐国通宝有许多变种,相当罕见。其中一种变种的字体很大,但写法不同寻常。另一变体是
使用缩写笔画书写的 唐”字。
大唐通宝 南唐十国元祖李璟年间铸
大唐通宝钱币 
上有隶书款。这些钱币的做工不如唐国通宝 精良。还有一种罕见的 大唐通宝其大小较大,边缘较宽。左侧展示的是大唐通宝 的样本。 这些钱币于公元 959 年开始铸造 这枚钱币的直径为 23 毫米,重量为 2.9 克。 在几年的时间里,唐国通宝 和大唐通宝钱币的尺寸逐渐变小、变 轻。这些钱币不太可能保持与两枚唐代开元通宝相当的价值。
南唐还铸有开元通宝,以篆隶配币。这些钱币至今仍大量存在。 这些开元通宝 与唐代钱币的区别在于它们的边缘很宽。这里展示的就是一枚篆隶开元通宝,边缘很宽。 这些钱币于公元 961 年开始铸造。 这枚钱币直径为 25 毫米,重 4.3 克。 还有一种南唐开元通宝,其尺寸较大,外观与隶书版永通全 货钱非常相似。 另一种南唐开元通宝比上述钱币略小,但仍比普通钱币大。据信这枚钱币是三钱,实际上可能是减重的十钱。这种钱币非常罕见。
南唐开元通宝 篆书钱币
十国货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除铸造青铜、铁币外,还铸造铅币。
虽然早期朝代曾偶尔出现铅币,但并未大量铸造。
最早的铅币出现在战国时期(公元前 475-221 年),包括燕国的一 化圆币和楚国的鬼面钱蚁鼻钱)。 秦朝(公元前 221-207 年)也有铅半两钱,西汉(公元前 206 年 – 公元 24 年)也 半两钱。然而 直到十国时期才开始大量铸造铅币。由于数十年的战乱,铜矿开采中断,行政中心经常与铜源隔绝。由于缺乏铜来制造青铜,铸币厂别无选择,只能用铅和铁来铸造硬币。 一般认为,最早使用铅来铸造钱币是在公元 916 年,即闽王王审知统治时期。这枚铅币仿照唐代的铜币铸造,背面有闽”或“福”字,表示福建地区。南是公元 905-971 年间存在于中国东南部的十国之一。铜币和铅币都是在南汉烈祖(刘延)统治时期的公元 917-924 年间铸造的。南汉钱币的一个例子是公元 917 年在当时被称为兴王府的广州地区铸造的铅开元通宝。这一时期  一些铅币目前尚不能确定属于哪个特定的王国和统治者。
南汉五铢钱,带卍字
此枚铅币仅可追溯至南汉或楚国,铸币年代极有可能为公元 900-971 年。

面铭文为五铢,与汉代及以后各朝代的五铢钱相似。 此币的方孔上方和下方有卍字符,因此十分独特。卍字符在早期的五铢钱上也有出现,是古代中国符号,据信代表汉字“万”,意为“万”。引申义为“多”。 卍字符也是古代佛教符号, 铸造此币时,佛教是中国的主要宗教。 硬币背面为平面。 此币直径为 25 毫米,重 2.9 克。
五代十国时期的其他钱币可以在下面的链接中看到。

五代十国钱币
铭文 拼音 演員年齡 特别的 皇帝
天汉元宝 天汉元宝 917
花(莲座)孔 王建王
乾德元宝 千的元宝 919-924 花(莲座)孔 王艳
汉元通宝 韓元通宝 947-948 高祖
周元通宝 周元通宝 955-??? 世宗
大唐通宝 大唐通宝 959-961 元祖(李菁)
開元通寶 开元通宝
900-971 南汉刘焉

幽州自治区(900-914)

刘仁恭和推翻他的儿子刘守光在公元 900-914 年间统治幽州。地理位置包括现在的北京和河北的部分地区,使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独立于同时期南方的五代十国
。 刘仁恭父子实行了残暴的统治。
他们没收了流通的铜币,并将它们埋在他们控制的山洞里。结果,人民不​​得不依靠泥钱。 该政权还发行了各种面额较大的铁币,但制作粗糙。 铁钱有“永安十” “ 永安一百” “永安 五百”“永安一千”等,还铸造了“千顺天元宝” 等字样的铁钱 ,其中“千顺天元宝”的背面铸有“百” “千 ”字样。还
铸造类似王莽 铲钱的 铁钱,上面铸有 “货布三百” 字样 , 还铸造了 类似五铢的铜钱。还已知 极少量的永安十钱永安五百由铜币制成。
公元 911 年,刘守光自立为大燕皇帝。然而,他的统治时间很短,公元 914 年被处死
。刘守光在位期间,年号应天。有一枚铜币,背面刻有“应天元宝”字样,上面有“千”字。还有一枚铜币,背面 刻有“百” 字最后,还有一枚铜币,背面刻有“应圣元宝”字样,上面有“拾” 。三枚铜币 上的书法相似,据信这些钱币都是在刘守光当燕皇帝 期间铸造的。 但这些钱币的归属尚有争议。其书法与后梁开平元宝和开平通宝相似此外人们普遍认为这些钱币各有一枚。据报道,这些钱币目前都收藏在日本,无法进行进一步研究

北宋(960-1127)

宋代铸币种类繁多,价值极高,铸币者多为皇帝。每一位新皇帝不仅在登基后铸币,而且在年号(即“帝号”)每次更改时也铸币多次。年号又称“年号”或“年号”。钱币还铸有多种主要书法风格,包括篆书、楷书、隶书、行书和草书。 宋代 钱币种类繁多,许多收藏家和研究人员专门研究宋代钱币。
宋太祖(960-976)是宋朝的第一位皇帝,定都河南开封。当时铸造了大量带有“宋元通宝”字样的钱币。 “宋元”字样意为“宋朝开国”,仿照唐朝开国钱币“开元通宝”铸造 。与唐朝钱币类似,许多
宋元通宝钱币的背面都有不同位置的点(星星)和月牙(月亮)。“平定”四川后,宋朝统治者将该地区流通的铜币运回首都。铜币被铁币取代,导致物价飞涨,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太宗(976-997 年)开创了每改年号铸新钱的传统。太平(975-989 年)、淳化(990-994 年)和至道(995-997 年)年号钱币均被铸造。太平通宝与宋元通宝相似。铭文淳化元宝
和 至道元宝值得注意 因为书法太宗亲自以楷书、行书和草书书写。关于 宋代最初的四枚钱币,我们可以做出一个有趣的观察如前所述,宋元通宝与唐朝第一枚钱币开元通宝相似,有许多不同种类的钱币,背面都有不同位置的点(星)和月(月)。但随着每个年号的推移,钱币背面出现这些符号的情况逐渐减少。例如,这些符号在
太平 通宝 和春华元宝至道元宝发行已相当稀有
北宋太平通宝钱币,背面方孔四线放射状
太平通宝钱币背面有四角延伸线
左侧的太平通宝是 稍晚一些的北宋钱币的一个例子,其背面仍有一个符号。(直径:25.5 毫米,重量:3.9 克)
但在这种情况下,符号不是“星星”或“新月”。
背面显示出从方孔的四个角向外辐射的线条,这些线条并未完全延伸到边缘。中文中,这被称为四诀。
这个符号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在宋代钱币上很少见。
宋代钱币的另一个特点是在第一批发行的钱币上确立的,可以在这枚钱币上看到。这些钱币的正面有强烈、深刻的压印字符和边缘。另一方面,背面则呈现出弱而浅的特征。
真宗年间(998-1022 年)铸有咸平、景德、祥符、天禧等钱币,这些钱币上均有楷书铭文,除极少数祥符通宝外,其余钱币
背面均无文字,祥符通宝上刻有圆点和月牙纹。真宗年间铸有少量咸平元宝
祥符元宝这些钱币非常独特。这些大钱币与新朝王莽年间铸的厚重饼钱类似,饼钱又厚又 然而,宋代“饼”钱不仅大、厚、重,而且边缘也很宽。有关这些“饼”或“饼”钱的详细讨论,请参阅宋代饼钱。 仁宗皇帝(1023-1063)在位期间铸造了八种刻有不同时期名称的钱币。这些包括天圣(天圣1023-1031),明道(明道1032-1033),景佑 (景佑1034-1038),黄宋 (皇宋1039-1054?),康定(康定1040),庆历 (庆历1041-1048),至和(至和) 1054-1055)和嘉佑(嘉佑1056-1063)。
一种有趣且非常罕见的 皇
通宝硬币上刻有“叠篆”字样,这是一种通常只用于官方宋朝印章的书法风格。皇佑(皇佑 1049-1053)是仁宗统治时期使用的另一个年号,但刻有该字样的真币从未发现过,而且很可能从未铸造过。英宗(1064-1067)在位时间很短,只铸造了治平元宝 和
治平通宝 。现存一套极为罕见的治平 钱,由一枚治平元宝 一枚治平通宝组成 四角各有四条斜线延伸至边缘。

神宗皇帝(1068-1085)只有两个年号,熙宁(1068-1077)和元丰(1078-1085),但这些钱币的铸造量非常大。仅一年时间,就铸造了超过 500 万贯钱币。一贯由 1,000 枚钱币组成,因此 500 万贯意味着一年内铸造了50 亿钱币!毫不奇怪,熙宁和元丰钱币是当今最常见的宋代钱币之一,并且种类繁多。
哲宗皇帝(1086-1100)铸造了元祐
 1086-1093)、绍圣 (1086-1100)和符(1098-1100)等时期的钱币。不知何故,相当多的绍圣元宝钱币背面都有点(星星)和月牙(月亮)。 此外,由于政府腐败,哲宗皇帝统治末期铸造了大量铁币宋徽宗(1101-1125 年)是一位文化艺术名人,但他在治国方面的决策却导致北宋被金国灭亡。尽管如此,宋徽宗统治期间铸造的钱币在质量、艺术精髓和书法方面都堪称宋代最优秀的钱币之一。宋徽宗统治期间
铸造的钱币有以下几个年号:  建国1101 年、 圣宋 1101-1106 年、崇宁 1102-1106 年、大观1107-1110 年、政和1111-1117 年、重 和 1118 年和宣和 1119-1125 年。
其中一种用白铜铸造
建国通宝非常罕见,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件样品收藏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 圣宋元宝 以篆行书配币,尤为精美,版别繁多,圣宋通宝则少得多。
崇宁通宝钱币上的铭文由宋徽宗亲自书写 。他的书法非常独特,被称为“瘦金书”,因为
字形类似于扭曲的金丝。虽然较小的一钱崇宁通宝钱币相当稀少,但较大的十钱崇宁通宝钱币 和崇宁元宝钱币却非常丰富,而且种类繁多。不幸的是,这些 “十钱 钱币不值其标价,反而成为政府没收财富的手段。这个时期有一个幽默故事,说明了一 钱币的缺乏所带来的困难。故事讲述了一位顾客买了一碗汤,并用“十钱”钱币付款。卖汤的没有零钱,就鼓励顾客多喝汤。顾客继续吃,最后叹了口气说:“幸亏我的钱是‘十文’,要是‘百文’,我可就没命了!”这些十文钱被高估,最后贬值 到只值三文钱。徽宗 崇宁间铸有崇宁通宝崇宁元宝
和崇宁重宝之外,大观间铸的钱都是大观 通宝。一钱和十钱的大观通宝中,很多钱币都有皇帝的“瘦金体书法。徽宗和年 间 铸有政和通宝和政 和 徽宗 重年间仅三个月,通宝 宣 年 铸

宣 和
通宝数量众多,和元宝数量极少 钦宗(1126-1127年)在位时间不长,受金军侵扰,所以靖康通宝靖康元宝量极少,十分稀少。钱币上的铭文,据信是钦宗所书。此钱为宋徽宗年间(1101-1125年)铸, 铭文隶书 ,顺时针 “圣宋元宝 ”。 铸于1101-1106年。钱币 背面方孔上方有一弯新月。 直径32.5毫米,重量8.2克。



北宋 铁币 圣宋元宝 隶书
宋圣宋元宝方孔月牙铁币背面

北宋崇宁通宝一钱细金币
宋徽宗以书法闻名,并因创造个人风格“纤金体”而受到赞誉。
左侧一钱钱币上的铭文以纤金体书写,顺时针方向读作“崇宁通宝 ”。
直径为 24.2 毫米,重量为 4.6 克。
其他北宋钱币,包括许多带花孔或玫瑰花孔的钱币,可在以下链接中查看:

北宋钱币
铭文 拼音 特别的
演員年齡 皇帝
太平通宝 太平通宝 li 脚本
976-989 太宗
至道元宝 知道元宝 运行脚本 995-997 太宗
景德元宝 金德元宝 楷书 1004-1007 真宗
品錢元寶 祥福元宝 楷书 1008-1016 真宗
天禧通宝 天喜通宝 楷书
1017-1022 真宗
圣元宝 天生元宝 楷书 1023-1031 任宗
明道元宝 明道元宝 楷书
1032-1033 任宗
皇宋通宝 皇松通宝 篆书
1039-1054 任宗
至和通宝 致和通宝 楷书 1054-1055 任宗
至和通宝 致和通宝 篆书 1054-1055 任宗
嘉祐通寳 家有通宝 篆书
1056-1063 任宗
治平元寶 治平元宝 篆书 1064-1067 英宗
治平元寶 治平元宝 楷书 1064-1067 英宗
治平通宝 治平通宝 篆书 1064-1067 英宗
熙元宮 西宁元宝 楷书
1068-1077 沈宗
熙元宮 西宁元宝
篆书
1068-1077 沈宗
熙宁重宝 西宁中报 篆书大钱
1071-1077 沈宗
熙宁重宝 西宁中报 楷书大钱 1071-1077 沈宗
元丰通宝 元丰通宝 行书刻本
1078-1085 沈宗
元丰通宝 元丰通宝 篆书 1078-1085 沈宗
元祐通寳 元佑通宝 篆书 1086-1093 宗哲
元祐通寳 元佑通宝 篆书大钱 1086-1093 宗哲
元祐通寳 元佑通宝
跑步风格 1086-1093 宗哲
绍圣元宝 烧生元宝 篆书 1094-1097 宗哲
绍圣元宝 烧生元宝 篆书大钱
1094-1097 宗哲
绍圣元宝 烧生元宝 运行脚本 1094-1097 宗哲
元宝通宝 元福通宝 篆书 1098-1100 宗哲
圣宋元宝 圣松元宝 篆书 1101-1106 徽宗
圣宋元宝 圣松元宝 运行脚本 1101-1106 徽宗
崇寧寶 崇宁忠报 10 现金,李脚本
1102 – 1106 徽宗
崇寧寶 崇宁忠报
10 现金(带雕刻)
1102 – 1106 徽宗
大观通宝 大观通宝 纤细的金色字体
1107-1110 徽宗
政和通宝 郑和通宝 篆书
1111-1117 徽宗
宣和通宝 宣和通宝 篆书 1119-1125 徽宗

南宋(1127年-1279年)

南宋定都杭州,由于杭州附近没有铜矿,南宋铸铜量远少于北宋。南宋盛行铸铁钱
还有其他原因,一是经济发展,货币需求增加,二是外事,防止铜向北流向辽、金、西夏控制区,为此,朝廷采取政策,分铁钱和铜钱,铁钱在离边境最近的道路和地区流通,三是战乱频繁,铸兵器需要大量铜,为此,二湖、二广、福建、两浙、川贵等地都设立铸铁钱的铸币厂,收集南宋铁钱有一定的困难
。虽然这些铁币的数量不断被挖掘出来,但绝大多数都严重腐蚀和生锈。因此很难找到完好无损、铭文清晰的样本。此外,过去中国古钱币收藏家专注于收藏铜币、元宝和金币和银币。人们对铁币的兴趣要小得多,结果许多铁币已经丢失,甚至被熔化以换取废品。
高宗皇帝(1127-1162)在建炎年间(1127-1130)铸造了钱币“ 建炎元宝”、“建炎重宝”和“建炎通宝” 。建炎通宝钱币数量相当多,但 建炎元宝 炎重宝钱币 却很少 。建炎元宝钱币为1钱,铸有篆书或隶书铭文。  建炎重宝钱仅铸造篆书铜币面值三文。  建炎通宝钱币由铜和铁铸造,上面刻有篆书或隶书铭文,面值为一钱、二钱和三钱。 左侧的钱币是用篆书书写的“二钱”通宝的例子。(直径:29 毫米,重量:9.3 克) 这枚钱币的价值相当于两枚较小的一钱硬币。 这枚钱币很不寻常,因为它在 “”和”字之间的 5 点位置有一个点”,称为“星”  在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 年),钱币只铸造为绍兴元宝绍兴通宝 。绍兴重宝钱币真伪未知 。绍兴元宝 钱币 由铜和铁铸造,上面刻有篆书和楷书文字,面值为一钱、二钱和三钱。绍兴通宝
南宋建炎通宝二钱四分星篆币
绍兴通宝铜钱、铁钱,以隶书写成“一钱”、“二钱”和“三钱”,绍兴
通宝 铸量多于建炎通宝,但多为“二钱”或“三钱”, 小平钱铸量极少。
孝宗在位期间为1163-1190年,铸有隆兴(1163-1164)、乾道(1165-1173)和淳熙(1173-1190)年号钱币。由于不值得花费原材料和人工,隆兴和乾道年间没有官方铸造的“一钱”铜币。隆兴年间官方铸造的“二钱”钱币也很少。
孝宗隆兴(1163-1164)年间,铸有印章和隶书的隆兴元宝。只有二钱用铜币铸造。一钱、二钱和三钱用铁币铸造。
隆兴通宝 只铸有二钱的铁币。
孝宗乾道(1165-1173 年)年间铸有干道元宝和干道通宝 。  干道元宝用篆书和隶书铸造,铜钱二钱,铁钱一钱、二钱。干道通宝只用铁钱一钱、二钱。1173 年定年号为淳熙,淳 写作“纯”。仅 6 天后,“淳”正式改为淳。安徽同安铸币厂铸造了极少量的纯熙元宝 铁钱,淳写作“纯”。这些小铁钱非常罕见。
从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开始 ,钱币背面开始刻上纪年数字,以减少私铸。人们认为,私铸钱币的人不会采用必要的技术来准备和配合正反面的铸模,从而铸出刻有精美铭文的钱币。当时私铸的钱币大多较薄,背面平整。从
此时起,直到宋朝末年(1279年),官方铸造的铜币 背面刻有纪年数字的钱币很少。然而,许多铁币的背面都刻有纪年数字。
此外,从淳熙钱开始,一直到宋朝末年,铜钱上的铭文往往采用现在所谓的“宋体”或“楷书”书写。因此,铜钱币的种类较少。
孝宗在位 1174-1189 年,铸有淳熙元宝 和淳熙通宝。淳熙元宝 用铜和铁铸造,有篆书和楷书两种,面额有 1 钱、2 钱和 3 钱。淳熙通宝 铁钱用篆书书写,面额有 1 钱和 2 钱。
在光宗短暂的统治期间(11​​90-1194 年),铸造了刻有“绍熙元宝 ”字样的铜钱,面值为“一钱”和“二钱”。  绍熙元宝铸铁钱,有钱一文、钱二文、钱三文,背面刻有元至五年。绍熙通宝
则铸铁钱,只有钱一文和钱二文。绍熙四年 (1193铸有钱五文,既有钱一文,也 有钱二文,但这种钱非常稀少。
宁宗(1195-1224 年)铸有多个时期的钱币,包括庆元(1195-1200 年)、嘉泰(1201-1204 年)、开禧(1205-1207 年)、嘉定(1208-1224 年)和圣宋(1208-1210 年)。
庆元通宝 于 1195 年开始铸造,有铜钱和铁钱,面值一钱、二钱和三钱。  庆元元宝 只铸五钱铁钱。
宁宗嘉泰元年(1201 年)起,嘉泰通宝铜钱铸有一钱、二钱和三钱。带有此字的铁钱铸成一钱和二钱。  嘉泰元宝只用铁铸,面值为一钱、二钱和三钱。
宁宗开禧年间(1205年),铸有 开禧通宝的铜钱和铁钱 ,面值为一钱和二钱。铸有开禧元宝的钱只用铁铸,面值为三钱。
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铸嘉定通宝铜钱,面值为一钱和二钱。  嘉定通宝也用铁铸,面值为一钱、二钱和五钱。
嘉定元宝铜钱只铸大“十钱”。然而,铁制嘉定元宝则铸有二钱、三钱和五钱三种钱币。大多数钱币铭文包括“通宝”、“元宝”或“
重宝” 字样 。然而,宁宗嘉定年间铸有一批以前从未见过的铭文钱币。这些钱币都是二钱和三钱的大铁币,包括“嘉定崇宝” 、“嘉定”等新铭文。嘉定全宝 、嘉定永宝、 嘉定真宝、嘉定新宝 、嘉定安  宝 、嘉定隆 宝、嘉定泉宝、嘉定 正宝、嘉定洪宝 、嘉定 万宝 、 嘉定之宝、 嘉定珍宝、嘉定兴宝 。 较大的“五钱”铁钱铸有“ 嘉定珍宝”、 “嘉定兴宝”、 “嘉定重宝”、 “ 嘉定之宝”、“嘉定全宝”等。嘉定至宝 和嘉定封宝等五种钱币上从未有过铭文。 宁宗圣宋(1208-1210)年间也铸造过钱币。这都是5枚铸有“圣宋重宝”字样的铁钱,产于 四川利 洲绍兴造币厂 。  南宋以铁钱铸造量巨大而闻名。 1163年至1224年,即孝宗、宁宗时期,是唐朝铁币产量最大的时期。
理宗在位期间,历时 1225-1264 年,共九个年号,分别是宝庆(1225 年)、大宋(1225-1227 年)、绍鼎(1228-1233 年)、段平(1234-1236 年)、嘉熙(1237-1240 年)、淳祐(1241-1252 年)、皇宋(1253-1258 年)、开庆 (1259 年)和景鼎(1260-1264 年)。
宝庆(1225 年)年间,理宗下令铸造 1 钱和 2 钱铁钱,钱上刻有“宝庆元宝”字样。
大宋(1225-1227 年)年间铸造了大宋元宝1 钱和 2 钱铜钱以及 1 钱和 3 钱铁钱。  大 宋通宝铸十钱铜币,一钱铁币。
绍定年间(1228-1233年)铸绍定通宝 铜币和铁币一钱、二钱。绍定元宝仅铸铁币,面值三钱。
理宗端平年间(1234-1236年)铸端平元宝,一钱 铜币,三钱、五钱铁币。端平通宝铸铜币五钱,一钱、五钱铁币。端平重宝仅铸五 钱  铜币。

理宗嘉熙年间(1237-1240年),铸嘉熙 通宝, 有铜钱一钱、二钱,也有铁钱大五钱、十钱,铸有“嘉熙重宝”字样,只有铜钱五钱,上书 “嘉熙重宝”。理宗

淳佑年间(1241-1252年),铸淳佑元宝,有铜钱 一钱、二钱,有铜钱一钱、二钱、  三钱、当百钱,铸有铜钱二十钱、一百钱。 理宗皇宋(1253-1258 年)年间,只铸一钱、二钱铜币,上书“皇宋元宝”。 理宗开庆(1259 年)在位仅一年,只铸一钱、二钱铜币,上书“开庆通宝 ”。 理宗的第九个年号是景定(1260-1264 年),只铸一钱、二钱铜币。宋代最后一位铸钱皇帝 是 度宗(1265-1274 年),咸淳年间(1265-1274 年)铸一钱、二钱铜币,上书“咸淳元宝 ”。 由于蒙古军队入侵,宋朝最后三位皇帝一直处于逃亡状态,因此没有能力建立铸币厂。因此,没有铸有德佑、景炎和祥兴等朝号的钱币。过去,为了满足狂热的钱币收藏者对此类钱币的需求,一些不道德的中国古钱币经销商制造了假 德佑和景炎 钱币。还有一种小而薄的祥兴钱币
可以找到的钱币,但这枚钱币是在安南(越南)铸造的,与宋代钱币没有任何关系。
由于南宋末年严重的通货膨胀,政府还铸造了一种非常小的钱币或钱币,称为钱牌 。这些钱币由青铜或铅制成,面值为 10 钱、40 钱、100 钱、200 钱、300 钱和 500 钱。大多数钱币上都刻有“临安府行用”字样,意思 是“(供)临安府使用”。临安是杭州的旧称,杭州是南宋的首都。
以下链接讨论了南宋钱币的例子。

南宋钱币
铭文 拼音 特别的 演員年齡 皇帝
绍兴元宝 绍兴元宝 2 现金、篆书、月亮和星星、花孔
1131-1162 高宗
绍兴元宝 绍兴元宝
2 钱币,楷书,背面有月亮和星星
1131-1162 高宗
淳熙宝 春熙元宝 大钱币,楷书,背面有月亮和星星
1174-1189 小總
绍熙元宝 烧西元宝 楷书, 背面为“
1190-1194 光宗
庆元通宝 清元通宝 背面有“三”字,有花孔
1195 – 1200 宁宗
绍定通宝 烧鼎通宝 背面有六 1233 李宗
开庆通宝 开庆通宝 背面有,花孔
1259 李宗

辽朝(907年-1125年)

辽朝是由游牧民族契丹建立的,统治区域包括北方草原,包括满洲、蒙古的一部分以及河北和山西省的部分地区。
辽朝铜币仿照宋代铜币,但汉字铭文和整体质量达不到宋代钱币的高标准。最早的辽钱铸造数量极少,存世量极为罕见。例如,目前已知的天显通宝
仅有一枚,是唐太宗(927-947 年)年间铸造的。据估计,宋世宗(947-951 年)年间铸造的天禄通宝 存世量不超过 20 枚。其中,应历通宝 和保宁通宝,分别铸于唐穆宗(951-969 年)和景宗(969-982 年)时期,已知存世量各仅有 5 枚左右。
另一方面,从兴宗皇帝(1031-1055 年)时期开始的辽钱币,如重熙通宝 就不那么稀少了,这些钱币的例子如下。
辽代钱币清宁通宝,道宗年间铸

左边的钱币是
辽道宗年间(道宗帝1055-1101)铸的。 钱币上的铭文顺时针读作“清宁通宝 ”。 这些钱币铸造于1055-1064年间。宁通宝 有多种变体。例如,宁字上方“宀”字下方可以是“一”、“心”或“必”。 字可以写成隶书或楷书。还有一种变体,在背面方孔下方有一个“点”或“星”。  这枚钱币直径24.3毫米,重量3克。
辽代钱币大康通宝,道宗年间铸
这枚钱币也是道宗年间铸造的 铭文也是顺时针书写,读作大康通宝”。大康通宝钱币 铸造 1075-1084年间。大康通宝 钱币已知有三种版本 。一种是楷书 版本。一种是“隶书通”版本,这种版本相当稀少。最后,还有一种牡助版版本, 这种 版本更为罕见。 这枚钱币直径为23.2毫米,重量为3.2克。这是辽朝道宗年间铸造的另一枚钱币。铭文也是 顺时针书写,读作“大安元宝钱币 铸造于1085-1094年间。大安元宝 有多种版本, 包括“长安和“短安”版本。一些“长安”钱币上的“”字有“双  字样一些短安”钱币上的“元”字有“右挑”字样大安元宝 还有牡助版和叠字版版本。一些钱币背面 “ 或“月”字样。 此枚大安元宝直径为 24.2 毫米,重量为 4 克。 这枚辽代钱币铸于天祚帝(1101-1125 年)年间。铭文 顺时针方向读为“乾统元宝 ”,这些钱币铸于 1101-1110 年。


辽代钱币大安元宝,道宗年间铸

辽代钱币 乾通元宝 铸于天祚年间

乾通元宝有多种款式。元可以有左肩或双肩。乾的日字中间横线多种书写方式。顶部可以写成艸有些钱币背面方孔下方有“星” 。此处展示的钱币直径为24 毫米,重量为 2.7 克。以下是本网站展示的其他辽代钱币,可点击相应链接查看:

辽代钱币
题词 拼音 演員年齡 皇帝
千秋万岁 千秋万岁 938
太宗
重熙通宝 冲喜通报 1032-1055 行宗
大安元宝 大安元宝 1085-1093 道宗
寿昌元宝 寿昌元宝 1095-1101 道宗
乾统元宝 乾通元宝 1101-1110 田佐
天庆元宝 天青元宝 1111-1120 田佐

 

西夏(1032年-1227年)

和辽朝一样,西夏王朝也是由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公元 1032 年,西夏部落在现在的宁夏省、甘肃省和内蒙古西部地区建立了西夏王朝。
起初,铸币时使用西夏文或西夏文,但后来铸有汉文。铭文是顺时针阅读的,而不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
虽然铸币历时约 170 年,但数量并不多,许多种类都被视为稀有。
第一批钱币铸于唐懿宗年间(公元 1048-1067 年),铸于公元 1053-1055 年,铭文“福圣宝钱”不是用汉文而是用西夏文书写。
徽宗(1068-1086)、崇宗(1086-1139)、仁宗(1139-1193)和桓宗(1194-1206)在位期间铸造了带有西夏和汉文的钱币。
襄宗(1206-1211)和神宗(1211-1223)在位期间铸造了仅带有汉文的钱币。
带有篆书铭文的西夏钱币非常罕见,在“宁夏出土独特的篆书西夏钱币”中有详细讨论。
总体而言,西夏钱币的质量被认为高于辽代钱币。
除了1149 年至 1169 年间铸造的铜版天盛元宝和铁版天盛元宝,以及 1170 年至 1193 年仁宗年间铸造 的铁版干佑元宝, 西夏的其他大多数钱币都被认为是稀少或罕见的。
西夏皇鉴元宝

此枚钱币铸于西夏襄宗皇建元年(1210年),

钱文顺时针读“皇建元宝”,
直径25.5毫米,重4.9克 。
西夏国币广鼎元宝
 
此枚钱币为西夏神宗年间(1211-1223 年)铸。
 
该硬币上的铭文为中文,顺时针读为“光定元宝 ”。
 
直径25.5毫米,重量3.8克。

金朝(1115-1234)

金朝(1115-1234 年)是由北宋末年中国北方的女真族建立的。
女真族打败了辽国,起初使用辽朝和宋朝的钱币。1154
年,金朝开始发行纸币,称为交 钞。
金朝直到 1157 年才开始铸造自己的钱币,这意味着金朝的铸币历史只有大约 60 年。
然而,与辽国不同,金朝的钱币 (如正隆元宝往往制作精良。虽然钱币的种类比辽国少,但铸造数量却很大宋代大观通宝铸币,体现了宋徽宗个人书法风格,而世宗大定通宝 铸币同样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和书法水平。
泰和重宝钱币 ,以高浮雕篆书法铸造 ,铸于章宗年间(1190-1209 年)1204-1209 年,无疑是中国所有钱币中最精美的钱币之一。据说,铭文是由著名书法家唐怀英所写。这种篆书风格被称为“玉筋”、“玉筷”和“玉筋篆” 。 金朝后期铸造的钱币非常罕见。魏绍 年间(1209-1213 年),崇庆通宝 和崇庆元宝钱币铸于 1212-1213 年。 已知存世的崇庆元宝仅有一枚。 魏绍年间铸有至宁元宝 ,目前已知存世仅一枚。 唐宣宗 (
1213-1224)年间铸有 贞佑通宝和 贞佑元宝, 存世仅一枚。

您可以通过以下链接查看金代钱币。

金代钱币
题词 拼音 演員年齡
皇帝
正隆元宝 正龍元寶 1158-1161
万彦良(海陵王)
大定通宝 大定通宝 1178-1189 世宗
泰和重宝 泰和中报 1204-1209 张总

元朝(1271-1368 年)

蒙古人通过一系列残酷的军事行动,在 13 和 14 世纪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疆土从东亚一直延伸到东欧,被称为蒙古帝国、蒙古世界帝国或大汗帝国。它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连续帝国。1280
年元朝正式建立之前,蒙古人很可能为了恢复经济,允许在以前由金朝统治的地区小规模地在当地铸造钱币。这是因为金朝末年采取的货币政策导致金朝纸币严重贬值。这些当地铸造的钱币随后被允许与中国以前朝代的旧钱币一起流通。
其中一些新铸造的钱币与宋朝铸造的钱币相似。其中一枚钱币就是大观通宝但其铭文的书法与宋钱的“瘦金”风格不同。还铸造了 类似于金朝的钱币,例如泰和重宝
大定 通宝。由于这些钱币的特征与金朝官方铸造的钱币略有不同,因此以前被称为“边疆”或“边境”地区钱币,或“后”铸钱币。 蒙古帝国,又称“大朝” 中国铸造
了自己的铜币和银币,并刻有相应的铭文“大朝通宝 ”。据说这些钱币是由成吉思汗铸造的,非常罕见。 1260年,忽必烈称帝后,铸造了极少量刻有“中通元宝”字样的铜币。
中通元宝 (1260-1263)有篆书和楷书两种版本,可能与纸币发行时间大致相同。此类钱币存世量极少。
1280 年元朝建立后,纸币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银锭也 占了很小一部分。 (sycee细丝 或yuanbao 元宝)
世祖(忽必烈汗或忽必烈汗)统治时期的 1260-1294 年期间,刻有“中统元宝 ”字样的钱币于 1260-1263 年铸造。
至元通宝 是忽必烈在位期间( 1285年至1294年铸造的。至元通宝钱有两种版本。一种版本有楷书铭文,另一种版本则用蒙古文书写,也称为“八思巴”(Phagspa)。 Matidhvaja Sribhadra 是一位西藏喇嘛,于 1269 年受忽必烈汗委托创建蒙古字母。由此产生的字母与藏文非常相似,被称为八思巴文字。 成宗(帖木儿·乌列吉图)在位期间(1294-1307 年),铸造了少量 元贞元宝 、元贞通宝大德通宝铜币。这些钱币在 1295-1296 年仅出于象征性原因铸造,有汉文版和八思巴版,因为当时的主要货币是纸币。武宗(开山)于 1308 年即位后,通过任命自己的亲属担任官职和赐予礼物,几乎耗尽了国库。1309 年,他试图通过发行一种名为至大银钞 的新纸币来纠正这种情况 。  1310 – 1311年间,武宗还下令铸造刻有“至大元宝”字样的铜币
至大通宝 至大通宝 一钱是当今最常见的元代钱币。然而,二钱和三钱版本很少见。此外, 在 1310-1311 年间,武宗皇帝铸造了通宝有汉文和蒙古文(八思巴)两种版本,面值为一钱和十钱。
仁宗皇帝(Ayurbarwada)于 1312 年掌权,并开始停止铸造铜币。在接下来的大约 40 年里,政府只允许纸币流通,尽管人们私下仍在使用硬币。在此期间铸造了少量小铜币,但这些硬币被称为“寺庙硬币”,并非旨在用作货币。
元朝以这些“寺庙硬币”或“供养钱”(供养钱)而闻名。由于元朝皇帝是佛教徒,佛教寺庙往往会得到官方的支持。较大的佛教寺庙铸造青铜佛像和其他宗教文物,因此他们也很容易铸造这些硬币,供信徒用来供奉佛陀。一般来说,这些硬币往往很小,制作粗糙。然而,由于这些硬币仍然具有内在价值,它们有时被用作货币,特别是在经济困难时期,当时纸币被认为没有价值。
顺帝(托贡帖木儿)在位期间为 1333-1368 年。他继续使用纸币,但只允许有限铸造小铜币“庙币”。然而,在至正十年(1350 年),顺帝下令印制一种新型纸币,称为至正交钞。
与此同时,顺帝恢复铸造刻有“至正通宝字样的铜币与新纸币一起流通。
至正通宝 钱币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第一种类型在背面的方孔上方用蒙古文写有地干,表示铸造年份。年份如下:  寅(yin 1350)、卯(mao 1351)、辰(chen 1352)、巳(si 1353)和午(wu 1354)。  此币面值有壹文、贰文、叁文。其中背面
铸 有寅字的至正通宝最为稀少,因为此币直到十一月才下令铸造,铸造时间很短。第二种至正通宝,方孔上方铸有蒙古文干支纪年,孔下铸有面值。如戌十, 

公元1358年,面值10文。面值有贰文、文、伍文、十文。 第三种至正通宝,方孔上方铸有蒙古文干支纪年,孔下铸有重量。例如,孔上方写的“亥”表示年份 1359 年,孔下方写的“壹两重表示重量 1第四种 钱币上实际上有“至正之宝”字样。字样由当时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周伯琦所书。钱币反面方孔右侧写有权钞”字样 ,意思是相当于纸币。钱币反面孔左侧写有汉字,表示钱币的价值,例如相当于钱或 5的纸币。下面展示了几个元代钱币的例子。


元代钱币 至元通宝(je �en tung baw),忽必烈汗(世祖皇帝)统治时期铸造
此枚钱币为元朝忽必烈(世祖)时期(1260-1294 年)铸币。
钱币铭文(je �en tung baw )用蒙古文(八思巴)书写。对应的中文铭文为至元通宝 钱币尺寸表明其价值为“2 钱”,相当于两枚普通钱币。 这些钱币铸造于 1285-1294 年。 直径 为 29 毫米,重量为 7.3 克。
元代大元通宝钱

这枚元代钱币铸造于元武宗开山年间(1308-1311 年)。
铭文用蒙古文书写,写着“大元通宝 ”。
这枚钱币又大又重,铸造于 1310-1311 年,价值相当于十文钱。
直径为 42 毫米,重量为 22.9 克。
元代制政通宝钱

这枚元朝钱币上的铭文为至正通宝 。

这枚钱币铸造于顺帝(托贡帖木儿)统治时期,统治时期为 1333-1368 年。
这是一枚 3 钱币,这意味着它的价值相当于 3 枚普通钱币(1 钱币)。
元至正通宝背面(1350年铸)
背面印有蒙古语“庚寅”,这意味着这枚钱币铸造于 1350 年。
这枚钱币直径为 33 毫米,重量为 8.8 克。

明朝(1368-1644)

明朝比元朝更依赖钱币。早在蒙古人被击败之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于1361年在应天府(南京)设立了造币厂,并开始铸造印 有“大中通宝”字样的钱币
1368 年,朱元璋正式成为 明朝的第一位皇帝,定年为洪武,随后在南京、北平 、济南浙江 、广桂林省市 设立了铸币厂 。括号内的汉字为钱币背面的铸币厂标记。铜币有小平 、二折二、三折三、五折五、当十五种面额。钱币尺寸根据面额 由小到大
递增 硬币背面 有一个汉字,表明铸币地两钱硬币的背面也有一个汉字,表示铸币厂。但是,有些两钱、三钱、五钱和十钱硬币的背面还有一个中文数字,表示价值。1375 年颁布了新的规则,为硬币设定了严格的标准。以前的面额现在分别是 1  (钱)、2二钱钱)
)、三 每枚钱币重量与价值相符,并规定钱币必须用纯铜铸造,每斤铜币铸造160枚,各省铸币必须每枚钱币背面标明价值和铸造地。明代共有十七个年号,但并非每个年号都铸有钱币,其中有十个年号铸有钱币:  洪武 通宝,
太祖年间(1368-1398年);永乐通宝成祖间(1403-1424年);宣德通宝,宣宗年间1426- 1435);弘治通宝,孝宗年间(1488-1505年);嘉靖通宝 ,世宗年间(1522-1567年);隆庆通宝穆宗年间(1567-1572年);万历通宝铸于神宗年间(1573-1620 年);泰昌通宝铸于光宗年间(1620 年天启通宝铸于熹宗年间(1621-1627 年);通宝于思年间(1628-1644 年)成祖的永乐通宝 主要用于对外贸易。此钱币与中国航海家郑和关系密切。请参阅“郑和与永乐通宝”了解更多信息。 世宗铸有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钱币。这枚巨大的嘉靖通宝重达41.5公斤!更多信息请参阅“中国最大的古钱币”。
明代年号“  建文”、“洪熙” 、“正统” 、 “景泰 ”、 “天顺 ”、 “ 成化”、 “
正德”七种钱币均未铸造流通
正德是明朝皇帝武宗的年号(公元 1505-1521 年)。尽管人们认为他统治期间没有铸造过真钱,但仍然可以找到确实古老的 正德通宝钱币和符咒。
根据中国民间传说,正德皇帝是一条“游动”的龙复活了。大约从明朝末期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私下铸有“正德通宝 ”的钱币,因为人们相信携带这样的钱币在渡江或渡海时会起到护身符的作用。

南明也铸有以下钱币:鲁王时期(1644-1646 年)铸有大明通宝;福王时期( 1644-1645年)铸有弘光通宝;唐王时期(1645-1646 年)铸有隆武通宝;永明王时期(1646-1659 年)铸有永历通宝。 有趣的是,所有明代钱币的铭文中都包含“通宝

”, 例如大中通宝  与之前的朝代钱币不同,没有一枚明代钱币的铭文中带有“元宝”。原因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是
朱元璋,他的名字中恰好有“元”字。由于尊重皇帝的传统,明代钱币上禁止使用“元”字。关于明代钱币的另一个有趣事实是,与更古老的宋代( 960-1127 )钱币相比,现存的明代钱币数量要少得多。除大中通宝洪武通宝、天启通宝通宝其他明代年号钱币较为稀少。
明代钱币相对稀缺的原因在于,它们在随后的清朝(1644-1911)贬值。明朝的十枚钱币相当于清朝的五枚钱币。因此,许多明代钱币被淘汰,并与当时用来铸造清朝钱币的青铜一起熔化。
明代大中通宝面值10钱
浙江造币厂铸造的明代大中通宝十文背面
左边是当时吴王朱元璋铸造的钱币。
朱元璋是推翻蒙古统治下的元朝的起义领袖,并于 1368 年建立了明朝,加冕为太祖皇帝(1368-1398 年)。
这些钱币铸造于 1361-1368 年间,上面刻有“大中通宝”字样。硬币背面的方孔上方 有数字“十 ,表示该钱币值十钱。 方 孔下方是“浙”字,表示
该钱币是在浙江铸币厂铸造的
这枚大钱币直径为 45.2 毫米,重 22.5 克。
要了解有关太祖皇帝的更多信息,请参阅佛教护身符中描述他生平的护身符。
明代天齐通宝钱币
明熙宗在位期间为1621-1627年。铸  有“天启通宝
” 字样的钱币数量众多,种类繁多,如左图。 此钱币直径为22.5毫米,重量为4.9克。
明崇祯通宝点钱
明崇祯通宝背面方孔上点星
崇祯通宝 钱币
的主要种类 是背面饰有圆点(星星)、月牙(月亮)、圆圈(太阳)和各种线条。左侧
的硬币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背面的方孔上方有一个大圆点或星星。
硬币直径为 26 毫米,重量为 5.6 克。

明代钱币崇祯通宝,上有“恭”和“二”字
明代崇祯通宝背面有“恭”和“二”字
另一类崇祯通宝钱币的背面显示重量或价值,如左侧的硬币。

背面的方孔上方有一个汉字“工”,下方有一个
“二” 字。“二”的意思是“二” 
这意味着 这枚 硬币的价值相当于两枚普通钱币。“ 工”的意思是“工作”,表明这枚硬币是在工部铸币厂铸造的。
还请注意,铭文中的“祯字位于正面孔的下方,其左侧“示”字的 书写方式与上方硬币上的不同。

该硬币直径为 24.5 毫米,重量为 3.4 克。

明崇祯通宝 中字
明崇祯通宝钱币背面方孔上“忠”字
还有一种崇祯通宝钱币的背面只有铸币标记。
例如,左侧硬币的方 孔上方有一个汉字“忠”,意为忠诚或诚实。思
宗统治期间,共有 156 个铸币炉铸造钱币。目前尚不清楚 “忠” 是否指特定的铸币厂。
该硬币直径为 24.8 毫米,重量为 3 克。

明崇祯通宝饼钱
明崇祯通宝饼钱背面
这是一枚不寻常的崇祯通宝钱币。

该硬币比一般钱币更厚更重。
此外,硬币背面的边缘非常宽,内缘的四个角向外延伸至外缘。
这种钱币起源于新朝王莽统治时期(公元 7-23 年),被称为“饼”或“饼”钱。
这枚钱币直径为 24 毫米,重量为 5.9 克。

崇祯通宝 背面有满文

与上面的钱币不同,这是一枚崇祯通宝 ,比普通钱币更小更轻。
然而,这枚钱币的不同寻常之处更加明显。这枚钱币最令人着迷的地方是背面。硬币背面 有两个满文字符,这是清朝(1644-1911 年)钱币的典型特征。满文字符从未在明朝钱币上使用过。最早的满文铸币标记直到 1657 年才出现在钱币上,当时 顺治通宝钱币的背面从只使用汉字改为在某些版本上使用满文。这枚硬币上的 满文字符(boo yun)似乎表明它是在中国南方的云南铸币厂铸造的。 这枚硬币存在的最佳解释是,它是在明朝向清朝早期过渡时期在中国南方私铸的。当时,中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仍在忠于明朝廷的军队的控制之下。 这枚硬币直径为 21 毫米,重量为 1.6 克。

崇祯通宝背面有满文





 
以下链接讨论了其他明代钱币。

明代钱币
铭文
拼音
特别的 演員年齡
皇帝
洪武通宝 红五通宝 花(莲座)孔 1368-1398
太祖
洪武通宝 红五通宝
正面为点(星),反面为新月(月亮) 1368-1398 太祖
永乐通宝 永乐通宝 花(莲座)孔 1403-1424 成祖
万历通宝 万里通宝 正面有 4 个点(星星)
1573-1620 沈宗
万历通宝 万里通宝 边缘有剁痕 1573-1620 沈宗
崇祯通宝 崇祯通宝 背面 为“太平”
1628-1644 思宗
崇祯通宝 崇祯通宝 花(莲座)孔 1628-1644 思宗

清朝(1644-1911)

在满族建立清朝之前,努尔哈赤(1616-1626 年),即中国 历史上的世祖皇帝,铸造了带有满文“天命通宝”字样的钱币。 阿巴亥(1627-1643 年),又名洪太极或皇太极,铸造了带有满文“天聪  通宝”字样的钱币。
清朝初期,政府规定一两银子相当于一千两银子。钱币,一厘银等于一現金鐵。
世祖皇帝(1644-1661)在北京户部和工部设立铸币厂,开始铸造刻有“顺治通宝”字样的铜币。 刻有“顺治通宝”字样的钱币有以下五种类型。
从 1644 年开始铸造一式和二式钱币。
一式钱币铸造于 1644-1645 年,遵循古代传统,背面无文字。
第二式钱币铸造于 1644 年至 1661 年,仿照唐朝(公元 618-907 年)公元 845-846 年铸造的 会昌开元通宝以及明朝(公元 1368-1644 年)的大中通宝和洪武通宝
铸造。这些钱币背面有一个汉字,表明铸币厂。 铸造第二式钱币的铸币厂有户部 、工部、陕西省西安、山东省临清卫、直隶省宣化卫、山西省延绥 卫(延延、山西太原、直隶密云 、山西大同、湖北荆州、河南开封 、湖北武昌、江宁 、南京、江西南昌、 杭州浙江省(浙)、福建省福州(福 )、山西省阳和镇(阳阳)和湖北省襄阳市(襄阳)。3 型钱币铸造于1653年至1657年,其特点是硬币背面有“一厘”字样,意为“一里银子”。一厘
等于千分之一() 。)。3

型硬币也有中文。背面有铸币厂的字符。第 3 类硬币的铸币厂是与铸造第二类硬币的相同,但不包括铸币厂
山西省延绥警备区(延 ), 山西省 ( xi 西 ) 以及湖北省荆州卫戍区。此外,在山东省济南设立造币厂,铸造第三式硬币。第四种钱币铸造于1657-1661年间,背面只有满文。方孔左侧是满文“宝”,右侧是满文,表明铸币厂。这些钱币由北京户部宝泉和工部宝源铸币厂铸造 。
第五种钱币铸造于1660-1661年间,背面有汉文和满文,表明铸币厂。满文位于方孔左侧,汉文位于右侧。
铸造 式钱币 的有十二个造币厂:  陕西西安山东临清、直隶宣化直隶蓟州山西太原山西 大同 、河南 开封湖北武昌江宁南京宁宁)、江西省南昌()、浙江省杭州)和山东省济南东)。圣祖年间(1662-1722 年), 仿照顺治通宝(四式)和顺治通宝(五式)铸钱,铸有“康熙通宝”字样。康熙通宝 钱币铸造厂:山西大同、
福建福州、临清、山东 济南、 江西南昌、直隶宣化、山西太原、江苏苏州。直隶冀州卫、湖北武昌卫、宁宁 卫、河南开封卫、湖南长沙卫、广东 广州卫、浙江杭州卫、台湾卫 、广西桂林卫、 陕西西安卫、云南卫云云)、福建漳州(zhang漳)、甘肃巩昌省(gong 巩)和西(xi 西)。接下来的三代皇帝在位时所铸钱币基本都仿照康熙年间铸的钱币 ,包括世宗(1723-1735)的雍正通宝、高宗(1736-1795)的乾隆通宝、仁宗 (1796-1820)的嘉庆通宝。
宣宗年间(1821-1850 年),鸦片贸易导致大量白银流出中国。这意味着中国银价大幅上涨,而且由于铸币生产与银本位挂钩,铸造铜钱的成本已超过其面值。宣宗年
间铸造的钱币上刻有“道光通宝 ”字样,总体而言,与前朝铸币相比,铸币尺寸更小,品质更差。
除了仁宗年间的铸币厂外,还在库车建立了新的铸币厂,为遥远的西部省份新疆铸造钱币。
咸丰通宝年间,文宗皇帝(1851-1861)面临大规模农民起义(1850-1864 年),即太平天国起义。战争的代价高昂,加上南方铜矿的供应中断,对铸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了小钱(咸丰通宝 ),还铸造了许多大面值的钱币
。 因此,文宗皇帝时期铸造的铜币从“一文”到“千文”不等。但是,咸丰钱币的尺寸和重量并没有统一标准。例如,“五十”钱币比“百”钱币大。“百”钱币比“千”钱币重。刻有“
咸丰重宝” 字样的钱币 咸丰元宝有“四钱”、“五钱”、“十钱”、“五十钱”等面值,刻有“咸丰元宝”字样的 有“一百钱”、“五百钱”和“一千钱”。 福州造币厂在咸丰年间铸造了一枚极为罕见的著名“一百钱”样币。有关此币的讨论,请参阅《清代钱币之王》。
穆宗(1862-1874)年仅十九岁,但在他短暂的统治期间铸造的钱币包括同治通宝 和同治重宝。
德宗皇帝(1875-1908)铸有“光绪 通宝”和“光绪重宝”的钱币。
清末德宗年间,一种圆形但无方孔的新型铜币开始出现。这些钱币不是铸造的,而是机器铸造的。第一台机器于光绪二十六年 1900 年)进口并安装在广东省。随着这些“压铸”钱币的推出,中国 2000 年的铸造方孔铜币的历史即将结束。
这些钱币通常被称为铜版
,并非常受欢迎,到光绪三十一年 (1906 年)时,12 个省的 15 个铸局都在铸造这种钱币。 这些机制币上有两种不同的铭文。一种铭文是光绪元宝 ”,刻在正面中央。靠近边缘顶部的是铸币省或产地的名称。下缘附近标明了硬币与银币的等值,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标明了硬币与中间有方孔的传统铜币(“钱币”)的等值。许多硬币的正中央或左右两侧边缘附近都用满文写着铸币厂的名称。光绪元宝硬币 的背面通常有龙的图案。龙可以盘绕、飞翔或游泳。龙的设计多种多样,因此光绪元宝硬币种类繁多 。 这些机制币上使用的第二类铭文是“大清铜币”,意思是“大清铜币”。这些硬币于公元 31年开始铸造
光绪二十一年(1906年),由“内务府造币总局”(原名“天津银币总局”)铸造,不久后,其他省份的造币厂也开始铸造刻有“大清通璧”字样的钱币。 光绪年间铸造的“大清通璧”有四种面值,最大面值为“文”,相当于二十枚方孔铜钱,其他面值为“
十文” 、“五文”和“二文”,分别相当于传统“钱币”的数量。 与种类繁多的 光绪元宝相比 ,大清通璧的版式更为统一。与光绪元宝类似,大清通璧的“文”字 也位于钱币正面的中央。钱币正中央有一两个小汉字,表明铸币的省份。在靠近边缘的顶部,再次用满文书写“大清通币”。靠近边缘的左右两侧有两个汉字,代表“内务府”,后来被“户部”取代。大清通币 的背面也有龙的图案,但与光绪元宝相比变化少得多。靠近上边缘的是汉字“光绪年造 ”,意思是“光绪年间铸造”。靠近下边缘用英文字母写着“Tai-Ching-Ti-Kuo Copper Coin”。

溥仪皇帝(1909-1912)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铸造的钱币上刻有“宣统通宝 ”字样。

宣统年间 ,机制大清通币继续铸造。大清通 币背面上缘附近刻“宣统年造”字样,意为“宣统年间铸”。 宣统二年(1910 年),又铸造了四种面值的机制铜币。这些面值包括“二”、“一分”  “五厘和“一”。然而,由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很快灭亡,因此实际铸造的此类钱币很少。
下面介绍的是清朝钱币的例子。
高宗以年号乾隆在位,从 1736 年到 1795 年。在位六十年后,他退位给儿子嘉庆,以示尊重,表示在位时间不会超过祖父康熙。
清朝乾隆通宝钱币,由工部造币厂铸造
清朝工部造币厂铸造的乾隆通宝钱币背面
左侧这枚制作精良的钱币是乾隆统治初期铸造的典型钱币。乾隆
钱币铸造 数量巨大,但与康熙和雍正时期相比,其尺寸和质量逐渐下降。 正面铭文为 乾隆通宝。一些乾隆钱币 的一个特殊之处(在这里可以看到)是,底部的“隆 ”字有时写成“缶”而不是“生” 。 所有乾隆钱币的 铸币厂名称都只用满文书写。这枚硬币的背面左侧是满文“造”,右侧是满文“御万”, 意为“建筑”。 这枚硬币由北京工部造币厂铸造,直径 26 毫米,重量 5.3 克。2017 年北京故宫修缮期间,人们发现了一件令人惊奇的文物。养心殿的一根横梁上,发现了一条用
乾隆通宝钱制成的龙。这是有史以来发现的第一条“钱龙”,在《钱龙》中对此进行了详细讨论 。
宣宗道光年间( 1821-1850 )铸钱,年号为道光。铸钱

的铸币厂与嘉庆年间相差无几,但出现了两个新的铸币厂字样,即“新”代表新疆, “库车 ”代表新疆库车。

但总体而言,道光钱的品质不如前代。当时由于鸦片贸易,银价大涨,铸钱成本高于铸币价值。1824
年,福建省铸币厂关闭,山西、陕西、江苏、湖南、湖北、贵州、直隶等省的铸币厂也相继关闭。这枚钱币上铸有
“道光通宝
直隶保定所铸大清道光通宝钱币
直隶保定铸清道光通宝钱背面

” 的字样 。 背面方孔右侧的满文“吉”字,表明该钱币铸造于1821-1823年,由直隶保定造币厂铸造。 直径25毫米,重量3.6克。
这是另一枚道光通宝钱币。 背面方孔右侧的满文“基延”是指贵州省贵阳造币厂。 孔上方有一个大”或六”字。  对于这是哪个字没有共识。  “大”可能代表大定城。但“六”字也可能是数字“六”。 该钱币直径25毫米,重量4.4克
大定造币厂铸造的清朝道光通宝钱币
清道光通宝钱币背面方孔上方有“大”或“留”字

清朝咸丰通宝铁币,由北京户部造币厂铸造
清朝咸丰通宝铁币背面,现存户部造币厂
文宗皇帝(1851-1861)年号咸丰,在位期间国家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战乱、叛乱、饥荒等。
南方的太平天国起义(1850-1864)切断了铸币所需的云南铜供应。因此,文宗皇帝统治时期的特点是铸大面额钱币和铁币。
左侧的钱币是 1854-1859 年期间铸的铁币。
钱币铭文为咸丰通宝,背面孔右侧的满文表明该钱币是在北京户部铸币厂铸造的。
直径 22.5 毫米,重量 4.7 克。
清朝咸丰重宝十文钱
清朝咸丰重宝十文背面,北京户部造币厂铸造
这是咸丰年间大面额辅币的一个例子。
这些钱币上的铭文使用“元宝”或 “ 重宝”,而不是小钱币上的“通宝”。
这枚钱币 上的铭文是 “咸丰通宝”,背面孔右侧的满文表明它是在北京户部造币厂铸造的。背面方孔 上方和下方的汉字是“当十”,表示该钱币面值为十(10)或相当于十枚钱币的面值。硬币直径为 37.5 毫米,重量为 22 克。这是另一枚咸丰通宝钱币背面 也汉字 十 ” ,表示它面值为十(10)或相当于十枚钱币的面值 孔右侧满文“吉”字,代表该币铸于直隶保定。 直径34.5毫米,重量12.6克。
清朝咸丰重宝面值10钱宝定直隶造币厂铸造
清咸丰重宝十文背面,保定直隶造币厂铸造
清朝咸丰重宝五十文钱,铸于江苏苏州造币厂
清咸丰重宝五十文背面铸币,江苏苏州造币厂铸造
这枚咸丰通宝币面值为当五十,背面圆孔上方和下方印有“当五十”字样。背面圆孔右侧的满文“苏”字表明该币铸造于江苏苏州造币厂 这枚 铸造于 1854-1855 年间。 径为 49 毫米。
清朝咸丰元宝价值一百 (100) 的钱币,由陕西省西安铸币厂铸造
清咸丰元宝背面 100 元钱币,由陕西省西安造币厂铸造

这枚大钱币上刻有“咸丰元宝”字样 ,背面孔上方和下方刻有“当百”字样,表示价值一百(100)。背面文“ 山” 字表明该钱币是在陕西省西安造币厂铸造的。 该钱币直径为 52 毫米。

新疆库车造币厂铸造清咸丰元宝一百文
新疆库车造币厂铸造清咸丰元宝100元背面
1853-1856 年间,新疆库车造币厂铸造了大面额硬币。

新疆硬币的特点是外观呈红色,这枚咸丰元宝就是如此。 背面的面值为“当百” 即汉字 ”。 直径为 40.5 毫米,重量为 21.2 克。
清朝同治通宝五钱,新疆库车造币厂铸造
新疆库车造币厂铸造清朝同治通宝五钱背面
穆宗年间(1862-1874),新疆库车造币厂也铸造钱币。
穆宗用“同治”字号,钱币左侧铭文为“同治通宝 ”。背面“当
五” 字表明此钱币当值五。直径 24.2毫米,重量4.2克。
清朝光绪通宝钱币,山东省烟台(烟台)造币厂铸造
山东省烟台(烟台)铸造的清光绪通宝钱币反面
此枚钱币铸于清德宗光绪年间(1875-1908 年),年号为光绪。钱币正面铸有“光绪通宝”四个大写
字母,背面铸有满文“汾”,表明此枚钱币由山东省烟台造币厂铸造。 钱币直径为 24 毫米,重量为 3.4 克。
安徽省造光绪元宝机制铜币十文
安徽省机制光绪元宝背面
这是德宗年间铸造的机制铜版币。硬币正面左侧中央刻 有中文光绪元宝” 。硬币顶部刻有“安徽省造”,意为“安徽省造”。这些硬币是 在 1902-1905 年间在安徽铸造的。 硬币边缘左右两侧的小满文“宝安”也表明这枚硬币是在安徽南京铸造的。 硬币底部附近的中文文字是 “当制钱十文”,这意味着这枚硬币价值十 (10) 枚“钱币”,即传统的铸造铜币,中间有一个方孔。 硬币的背面(如右图所示)边缘顶部附近有英文字母“An Hwei”(安徽),硬币中央有龙形图案。 此硬币直径为 28 毫米,重量为 7.6 克。请访问以下链接查看其他清朝硬币。

清朝钱币
题词 拼音 演員年齡 皇帝
康熙通宝 康熙通宝 1713 圣祖
康熙通宝 刻圈康熙通宝(济南造币厂)
1667-1670 圣祖
雍正通宝 雍正通宝
1727-1729 世宗
嘉庆通宝 嘉庆通宝 1796-1820 任宗
祺祥通宝 齐香通宝 1861
祺祥重宝 汽香中宝 1861

太平天国起义(1850-1864)

太平天国起义 是指洪秀全在 1850 年至 1864 年期间领导的一场大规模起义。
洪秀全自认为是耶稣基督的兄弟,他建立了“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新政权以洪秀全的神学为基础,融合了新教和共产主义信仰。
在顶峰时期,这场运动涉及约 3000 万中国人,覆盖了中国南方的很大一部分。在反清军事行动中,估计有 2000 万人在起义被镇压前死亡。其中许多是因饥荒和瘟疫而死亡的平民。
太平天国在其短暂的存在期间铸造了许多不同的硬币和币种。
例如,刻有“太平天国 ”字样的钱币,背面有“圣宝”字样,既有宋体,也有楷书,还有 隐起文。 隐  起文指由于铸造工艺,钱币上的字笔画高度不均匀。有些笔画高出钱币表面的高度高于其他笔画。 有些太平天国钱币非常罕见。 有一种非常罕见的太平圣宝 ,其中的 “
宝”是简体字。
其他罕见的太平天国钱币包括一枚宋体天国太平钱币, 背面圣宝”字样竖写的。直读)。背面竖写“太平的“折二”天国宝是另一种稀有钱币。正面写“天国”、背面写“通宝”的钱币非常稀有。这一时期的超大钱币和大型“花钱”也非常罕见。不幸的是,钱币收藏家必须非常勤奋地收藏这一时期的钱币。存在大量假的太平天国钱币。此外,“杜撰”钱币(指实际上从未存在过的钱币) 也相当普遍 。 以下链接展示一枚太平天国时期铸造 的钱币。

题词 拼音 演員年齡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 1861-1864??

共和国(1912-1949)

1911 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于 1912 年成立。
同年铸造了最后一枚“钱币”,结束了中国 2000 年来铸造圆形铜币、中间有方孔的传统。
民国通宝是中国最后一枚铸有方孔的铜币
民国通宝币反面价值10文钱
这是中国铸造的最后一枚中国钱币,铸造于云南东川。
正面(最左边)铭文为“民国通宝”,意为“中华民国货币”。
反面(最左边)有两个汉字“当十”,意思是它值 10 枚传统“钱币”。
这枚硬币直径为 26.5 毫米,重量为 6.6 克。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婚礼未分类

三朝回门-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2025-2-19 23:01:28

春秋公羊传

春秋公羊传-庄公

2023-12-4 20:06:1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